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耕地中的“大熊猫”!黑土地基质调查的背后

记者12月26日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为了全面系统地掌握我国黑土地分布、结构、质量、利用状况等信息。今年以来,国家首次启动了东北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目前调查取得阶段性成果,已完成调查面积23.76万平方公里,基本查清调查区黑土资源分布特征、表层黑土厚度、土层结构等情况。

今年国家首次启动东北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



地表基质是地球表层孕育和支撑森林、草原,水、湿地等各类自然资源的基础物质。受地质作用、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影响,不同深度层次的地表基质具备不同的生产、生态服务功能。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国家开展了东北典型黑土区83个重点保护县(市、区、旗)41.1万平方千米地表基质调查,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46个县(市、 区、旗)23.76万平方公里的调查任务。

东北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工程负责人 李明:通过面上踏勘这46个县,主要是黑土资源比较集中的区,也是变硬变薄变瘦、问题相对集中的地方。所以我们先从资源最集中、问题最集中的地方开展调查。

此次调查各类钻探长度达到3.4万米,完成各类调查点3.2万个,采集分析测试样品将近9万件。数据显示,46个县(市、 区、旗)表层黑土分布面积达到13.2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占65%左右;黑土厚度达到20到400厘米,平均50.63厘米,总体呈现北厚南薄、中间厚四周薄的特征。厚度较大且连片分布的典型黑土主要处在小兴安岭-长白山一线以西、完达山以北等地区,海拔在250到330米之间。

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副主任 郝爱兵:首先我们系统地查明了黑土分布区地表基质层的结构特征,它的理化性质、成因特点,对黑土层怎么形成的,我们有系统的掌握。第二个是我们取得了大量的数据,比如说我们在地下一些地区发现了有几米厚的有机碳含量非常高的土层,可以作为以后黑土地修复的有用矿物材料。

多种科技手段全面分析地表基质属性特征

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也可以说是给黑土地做一次“身体检查”,到底是如何检查的,来了解一下检查的详细过程↓↓



自然资源部表示,此次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是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为底图,以高分遥感、一体化调查等现代科技手段为支撑,综合利用“空天地网钻”等技术手段,开展黑土地地表基质“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调查。

东北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工程负责人 李明:空中采取的是我们国产卫星的面上的遥感监测,再加上无人机通过局部区域面上的调查,地面上派出了调查分队,采取统一的时点全面展开。

李明表示,此次调查还从平面分布和垂向空间结构两个维度,颜色、有机碳含量、黑土层厚度、结构和盐基饱和度5个方向统一了“黑土地资源”调查标准,系统调查地表基质类型和分布,查清黑土地地表基质空间结构。

辽河平原梨树地区黑土地地表基质层调查项目负责人 秦天:我们此次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调查的深度不同于其他的土壤调查,我们调查深度最深达到了50米,其中最重要的深度是5到20米深度范围内黑土地地表基质的颜色、结构、物理性质等等系列的属性指标,掌握黑土地地表基质的本体属性。

记者了解到,此次调查共采集各类分析测试样品8.9万件,工作人员还将对这些不同测试样品采取相应的年龄、环境、水质、生物等分析测试,全面分析地表基质属性特征,除了可以为保护表层黑土地资源提供数据支撑,还能获取到该地区沉积环境、地质运动等方面的数据,为多个学科的研究提供样本。

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副主任 郝爱兵:下一步这些数据我们还要进行系统分析,建立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是一个非常基础性的,它可以分析整个黑土耕地上黑土层的变瘦变薄变硬的原因,我们也可以提出黑土层从地学角度怎么样去保护,怎么样去修复,提出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黑土地基质调查的背后

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是一项基础性调查工作,可以优化黑土地保护利用格局、实现精细化治理、服务黑土地地区的生态保护修复。



据了解,近年来东北黑土地长期高强度开发利用,一些地方处于利用过度、透支严重的不健康状态,面临着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结构变差,微生物数量减少等突出问题。开展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可以全面、系统、准确掌握黑土地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和利用状况,研究分析黑土地地表基质“变薄、变瘦、变硬”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变化趋势,科学划定黑土地保护范围,优化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格局。

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副主任 郝爱兵:能够为我们黑土地的保护、优质的宝贵耕地保护修复提供科学支撑。而且对整个东北地区整个生态环境,它的森林草原、冻土分布区等等这些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也能提供有力的支撑。

此外,实施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从数量、质量、结构、生态等多维度调查评价地表基质状况,特别是利用钻探等手段对土质基质的空间结构以及地下水质、水量、生物特征等进行调查,不仅能够掌握东北黑土地这一粮食主产区的耕地资源质量现状,还能系统地分析其利用潜力和恢复能力,实现耕地精细化保护。

自然资源部表示,根据《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总体方案》,计划利用两年左右时间,完成东北典型黑土区83个重点保护县(市、区、旗)地表基质调查,查清地表基质类型、分布范围、空间结构等。

辽河平原梨树地区黑土地地表基质层调查项目负责人 秦天:明年计划是要完成剩余的37个重点保护县的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工作,就我自己项目而言,明年重点是需要在吉林的磐石市、辉南县、柳河县、梅河口市4个县市开展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重点是要探索低山丘陵区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的一个技术方法体系,去支撑整个调查全面铺开推广。

珍贵的黑土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黑土地也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那么,珍贵的黑土地主要分布在哪?如何形成?黑色的土就是黑土地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明确黑土地是指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的相关区域范围内具有黑色或者暗黑色腐殖质表土层,性状好、肥力高的耕地。我国东北地区也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主要分布在北纬45度线附近,涉及呼伦贝尔草原、大小兴安岭地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松辽平原部分地区和长白山地区。

我国的黑土区是国家重要粮食生产基地,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的1/4,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黑土地需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地表植被死亡后经过长时间腐蚀形成腐殖质后,逐渐演化而成。

从气候条件上看,东北雨热同期,植物在春夏生长茂盛,又在秋冬枯萎凋零,大量的枯枝落叶得以积累。而冬冷夏热的分明四季让东北地区的微生物活动具有间歇性的特征,使分解留下的腐殖质和有机质大大增加。此外,干湿交替的气候特点使地面在干燥期形成裂缝,枯枝败叶落入土壤深层,又在湿润期随着雨量增加迅速膨胀,形成了土地自然翻转的过程。

东北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工程负责人 李明:经过我们研究分析,发现黑土地需要上百年甚至几百年才形成一厘米。如果我们不从根本上去保护它,人类过度的开发利用会造成黑土流失,如果流失掉了之后,资源就不可再生了。所以说黑土是非常稀缺的,需要我们认真加以保护。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