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实现大发展大跨越大提升,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10年来,我国累计授权发明专利395.3万件,累计注册商标3556.3万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
知识产权是国家科技创新实力的“晴雨表”,是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江苏省着力推进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持续增强,激发了全社会创新活力,助推了高质量发展。2021年,江苏有效发明专利量34.9万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1.17件,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得分达到83.62分,位居全国第一。阔步新征程,我们要继续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打造知识产权保护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贡献江苏智慧。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护知识产权,对于有效保护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法治化水平。”完备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保障。各地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地改革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社会治理手段强化保护,促进保护能力和水平整体提升,以法治保障知识产权强国的“基本盘”。
知识产权执法是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落到实处的重要环节,也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各地要不断健全知识产权分类执法体系,规范知识产权执法流程和标准,提高执法效能,常态化开展专项行动,提升执法效果。要落实完善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执法打击力度,大幅提高侵权成本,切实保护合法权益。同时,要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执法服务水平,推进法律法规高效实施,进一步夯实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石。
当前,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催生了新业态。知识产权制度作为激励创新的基本制度保障,必须与科技创新同频共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各地要及时完善健全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积极探索符合信息时代知识产权特点的保护新规则、新机制,更加有力地保护品牌、保护创新、保护公平。同时,不断健全相关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机制,助推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创新驱动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