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这为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确立了战略坐标,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了行动指南。
国家强,产业体系必须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体现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只有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并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上创造了世界奇迹,制造业规模居全球首位,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尤其是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不论是装机规模、技术水平还是产业链能力,都已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国际竞争优势凸显。
经济日报从2021年年底开始推出“高质量发展产业调研”,深入剖析产业热点问题,关注煤炭、耕地、种子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就习近平总书记特别牵挂、反复过问的话题进行调研。目前已刊发《煤炭问题调查》《耕地问题调查》《四问冰雪产业》《种业问题调查》《拉面飘香》《中国茶业的使命担当》《大豆问题调查》《孵化未来》等产业调研报道,全面展示了相关产业的重大成就、重要经验、最新进展和发展方向,创新理论指导下的创新实践给予我们深刻启示。
当前,我们仍要清醒认识到,同世界工业强国相比,同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我国产业基础和产业链脆弱问题仍相当突出,制造业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产业标准话语权较弱,这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一定要抓好制造业。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制造业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经济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壮大新增长点。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整体谋划、全面推进、久久为功。在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闭幕之际,经济日报推出产业调研采访对象回访专版,引导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意义,汇聚合力,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到实处,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共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辑 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