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焦点访谈丨文明新风沐乡野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遏制农村陋习、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乡村是要有人情味,但不能背人情债,要在传统礼俗和陈规陋习之间划出一条线,告诉群众什么是提倡的,什么是反对的”。近日,农业农村部等八部门印发通知,定于今明两年在全国范围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这个9月是全国“农村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月”。那么,各地在移风易俗方面现在都有哪些做法,农民朋友又是怎么看的呢?

9月17日一大早,一场热闹的婚礼在河北河间大赵庄社区举行,在双方父母和亲戚朋友的见证下,新郎赵小宝和新娘牛丹丹喜结连理。在农村,结婚给彩礼是个传统的风俗习惯。

赵小宝和牛丹丹是大学同学,两个人经历了11年的恋爱长跑,目前仍然一起在河北石家庄工作打拼,以后还计划在石家庄安家。虽说结婚给彩礼是个老传统,但考虑到自身的经济情况,小两口决定结婚不要彩礼,双方老人也同意了他们的想法。



新娘母亲 高艳丽:我供我姑娘上大学,也没有什么富余的钱,所以觉得男方和女方是一样的,孩子都是那么供,所以我也体谅男方的家庭。

在婚礼现场,新郎赵小宝还特别感谢了爱人和岳父岳母的理解和包容,零彩礼一方面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另外一方面他想带头遵守村规民约,为村里的年轻人做个榜样。



河北河间市大赵庄社区居民 赵小宝:我作为党员也会积极响应村里主张的村规民约,所以说起带头作用,咱们结婚,让后来的年轻人也看看,两个人没有彩礼也可以生活非常幸福。

以前村民操办喜事碍于面子、互相攀比,甚至有很多村民举债结婚大操大办,苦不堪言,有的还因为婚礼导致家庭矛盾激化,形成了农村因婚“返贫”的新问题,成为农村基层不稳定的因素,给社会治理带来很多隐患。



河北省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 樊雅丽:婚丧嫁娶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提高以及社会变得越来越多元,受传统婚俗观念影响,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消费、过度消费很多,年轻人把婚姻感情变成了物质交换,给年轻人和家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导致现在大量年轻人恐婚不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为了转变这种情况,2018年,河间市在全市所有村庄都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针对这些现象,专门制定了本村的婚丧嫁娶的村规民约,如针对红白喜事的办事待客范围、就餐桌数、饭菜标准等做出指导性规范;还及时上门“服务”,提醒村民从简操办,并且要求村干部、党员带头,几年下来,村里的风气大有改观。这两天,得知村民陈九立的女儿马上要出嫁了,红白理事会的成员赶过去了解情况。

河间市的大庄村,今年4月刚刚建起了一座红色礼堂,供周边的群众操办婚事,所有事务由村红白理事会按照村规民约要求统一安排,一场婚事办下来预计比在酒店节约三分之二的费用,获得了很多村民的欢迎。

这样的红色礼堂不仅仅方便了村民办喜事,免去了很多订酒席的烦恼,还基本上杜绝了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的现象,受到了村民的认可。目前,河间市还有3座红色礼堂正在建设中,辐射周边20多个村庄。不仅如此,在河间市的婚姻登记处,每周都有市领导或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道德模范等为“零彩礼”“低彩礼”的新人举办颁发结婚证活动,让这些新婚的年轻人感受到弘扬新风的肯定和鼓励。

很多地方,不仅仅是结婚,遇到添丁、祝寿、升学等等,按照传统旧习都要大操大办,既费时又伤财,很多时候成了一种幸福的负担。山东济南市柳桥峪村村民邹庆最近几天就遇到了这样幸福的烦恼。让他幸福的是喜得贵子,令他烦恼的是这场喜事该如何庆祝。儿子邹庆,坚持喜事简办的新方式,父亲邹学海,坚持大摆宴席的老传统,为此,爷俩争执不休。



山东济南市钢城区颜庄街道柳桥峪村村民 邹庆的父亲 邹学海:老一辈的老思想还是摆摆宴席,请亲朋好友来祝贺祝贺。我麻烦也好、有点负担也好,我心里高兴那是主要的。



山东济南市钢城区颜庄街道柳桥峪村村民 邹庆:我的想法就是简简单单的,响应村里的形式,我觉得新方法很好,首先,避免一些麻烦;第二,避免一些铺张浪费;第三,就是说一些亲朋好友碍于面子,可以避免他们因为碍于面子(才)过来参加喜宴。

邹庆所说的新办法是村里推行的“家有喜事就栽树”倡议,谁家有个结婚、添丁、祝寿,就到村里规划的“喜事林”栽下6棵油杏树苗,寓意“生活幸福、兴旺发达”。可对于喜当爷爷的邹学海来说,内心难以接受,无奈之下,邹庆只好请来村红白理事会理事长劝说父亲。

最终,经过理事会会长劝说,邹学海同意了邹庆的建议,爷俩在村里的“喜事林”里种下了象征幸福美满的油杏树,并为小树挂上写好美好寄语的牌子。劳心费力的满月酒,变成了清爽节约、更有意义的植树造绿,满满的仪式感让邹学海彻底转变了自己过去的想法。



山东济南市钢城区颜庄街道柳桥峪村村民、邹庆的父亲 邹学海:通过孩子和我交流之后,我认识到这个事确实有很大的好处,也减少了个人负担和麻烦。长大以后让孩子过来看看,在你出生的时候,我们同时给你栽上这棵树,愿你在一生的幸福之中像树一样成长,很有意义。

“家有喜事就种树”是济南钢城区颜庄街道柳桥峪村移风易俗新做法。村里统一划定场地、统一提供树苗、统一实行管护,建起了“喜事林”,村民谁家遇到喜事,不再大操大办,而是通过亲手栽种小树苗的形式,来纪念庆祝,让喜事简办成了新风尚。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说起这前后的变化,村民李永奎最有发言权。4年前大女儿李楠考入大学,他摆了一个月的升学宴,花费上万元。而今年,二女儿李念雪也考入大学,一家人去“喜事林”里栽下6棵油杏树,这种省钱、省心、更有意义的做法,让李永奎一家很是认可。

自从2020年柳桥峪村开始推广“家有喜事就种树”倡议以来,共有62户人家参加其中,种植油杏、松树400多株,累计为村民节省开支60多万元。



山东济南市钢城区颜庄街道柳桥峪村党支部书记 李永奇:比如说新婚夫妇,栽上有纪念意义的油杏树,代表了家庭幸福、事业兴旺发达,然后村委会给他们挂牌,写上祝福。这棵树结的果实,我们专门找人摘下来送到家里,让他们永远记住、纪念。

一棵小树苗破题陈年旧习,一片喜事林树起文明新风。如今,人人争做文明人,已经成为大家相互标榜的新风气。柳桥峪村也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村民自治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森林乡村等荣誉称号,柳桥峪村党支部也获得了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 杜志雄:移风易俗不是要摒弃传统的文化和习俗,而是要破除婚丧嫁娶过程当中大操大办的一些陈规陋习,因为这样的陈规陋习不仅仅给农民群众造成直接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同时也会带来社会的不良风气。所以我们要摒弃这样的一种陈规陋习,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健康和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这还有赖于全社会共同努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少地方把移风易俗写进了村规民约,提倡什么样的文明新风,反对什么样的陈规陋习,红白喜事该怎么操作,不该做什么,印在纸上,贴在墙上,农民群众办事就有了参照和依据,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良乡风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培育文明乡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推进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才能让文明乡风吹遍乡村的各个角落,成为乡亲们的一种共识和生活方式。

制片人丨刘雪松 黄洁

编辑丨赵丽颖 谢宾超 柴安东 陈俊峰

摄像丨吕少波 谷俊雄

责编丨刘小萍 马汝涛

剪辑丨佟永杰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