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江苏扬州:好军嫂家庭盛开“文明花”

    在扬州市江都区,陈巧云的故事家喻户晓,感动了很多人。

36年前,源于对爱情的坚守,她嫁给了特等伤残军人闫绍田,从此几十年如一日的精心照顾;到扬州市江都区双拥办工作后,她成为了大家的好军嫂,千方百计为双拥对象排忧解难;退休后,照顾家人之余,她热心公益,依旧积极参与到“龙川情社工事务所”的各项志愿服务中来。



左一为陈巧云。 杨宝岭 摄

陈巧云一家人的日子过得蒸蒸日上,家人们相亲相爱、自立自强,热心公益,2016年,陈巧云家庭被评为首届“全国文明家庭”。“我们家是无数平凡家庭中的一个,我们只是凭着一颗爱心,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巧云反复说道。

爱的承诺

我要照顾丈夫一辈子

8月29日上午10点,已退休在家的陈巧云正坐在沙发上给孙女讲故事,丈夫闫绍田则坐在阳台上读书看报,十分温馨幸福。

温馨的画面背后,有一个关于爱的故事。陈巧云和闫绍田是中学同学。1982年,闫绍田参军。1985年初,在老山前线负责侦察任务的闫绍田不幸踩中地雷。一片火光之后,他血肉模糊地晕了过去。消息传到老家,陈巧云急忙跑到闫家询问伤情,闫妈妈流着泪告诉她:“绍田两条腿锯掉了,左手也没了。”

那一晚,陈巧云难以入眠,正处在花样年华的她拿定了主意:“绍田是保卫国家的英雄,他不应当一辈子躺在床上,而应当拥有正常人的生活,我要照顾他一生一世!”当年8月,陈巧云在南京军区总医院见到了让她牵肠挂肚的英雄,并勇敢地表达了心中爱意。1986年3月,她和闫绍田领取了结婚证。

爱情是甜蜜的,但生活是艰辛的。回家休养的闫绍田生活不能自理,陈巧云每隔两小时就得给他翻身,每天还要给他洗澡、换药。刚康复的闫绍田体质很弱,伤口时常感染并引起发烧,于是在医院里,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身高只有1.58米的陈巧云背着130多斤重的丈夫,上下楼梯、进出科室。

这一背就是30多年。“背的时间长了,两个人的身体也‘长’在一起了,我就是他,他就是我。”陈巧云笑着说。

爱的传承

孩子的理解是最大的满足

1988年,陈巧云和闫绍田的爱情结晶出生了。希望儿子传承军人品质的她,给儿子取名建军。儿子从小展露出绘画天赋,她就因材施教、悉心培养,从南京艺术学院硕士毕业后,顺利成为扬州市职业大学的一名教师。如今,儿子也已经成家立业,媳妇是一名社区工作者,小孙女也已经6岁。

在陈巧云和丈夫的潜移默化影响下,儿子建军和媳妇也用大爱感染着他人。去年,扬州遭遇疫情,一条标题为“白塔、文昌阁、五亭桥……画在防护服上的‘扬城剪影’火出圈”的新闻刷爆朋友圈,让人倍感温馨。这条新闻讲述的就是陈巧云儿子闫建军的故事。

原来,当时为鼓舞士气,作为扬州市职业大学疫情防控志愿者的闫建军,利用专业特长,设计了一组以“扬城剪影”为主题的速写战疫画作,用画笔为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送上祝福。在核酸检测志愿服务现场,随着一幅幅剪影的快速画完,已连续多天奋战一线、每天工作时间达10小时的“大白”们,看着彼此防护服上的瘦西湖白塔、文昌阁、五亭桥、二十四桥、映月湖等图案,默念着画作旁“同心战疫后,相约扬州城”的祝福和期待,大家的心里暖暖的,这组“扬城剪影”速写战疫画作,也火出了圈。

“如今,我们生活得很幸福。”陈巧云说,她和丈夫的言传身教,也得到了孩子们的理解,这是她最大的满足,也是作为“全国文明家庭”最大的骄傲。



爱的延续

我要当好所有军人的“嫂子”

1997年,为了照顾因公受难的家庭,陈巧云被安排到了江都区双拥办工作。作为一名军嫂,又有着长期照顾伤残丈夫的特殊经历,她在工作中能够换位思考,千方百计地为双拥对象排忧解难。江都每年有几百名退伍军人,接收安置的时间大都比较集中。每年这段时间,陈巧云和其他同志一道,满腔热忱地给每位退伍战士办好一项项手续,使这些刚刚脱下军装的年轻人感受到家乡人的热忱。

在双拥岗位上工作20多年,陈巧云和同事们一起先后帮助500多名退伍军人实现了就业再就业,为多名现役军人找到了对象。2018年5月,从原岗位退休的陈巧云毅然加入江都“龙川情社工事务所”,继续从事拥军优抚志愿工作。

“政府帮助我,我也该回报社会,我要当好所有军人的‘嫂子’。”陈巧云说,政府已经帮她解决了很多困难,虽然自己已经退休了,但还想努力去帮助更多的人。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