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2022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活动在宁举办——签约总金额突破120亿元,科技兴农展现磅礴力量

交汇点讯 为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机制、新模式,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破解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8月24至26日,“2022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活动”在南京举行。



交易活动由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指导,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联盟、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局承办。活动集中展示了我国农业科技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聚焦现代种业、智能装备和绿色低碳等领域,采取“政府指导、市场导向、企业主角、突出交易”的形式,搭建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技术交易服务平台,打通技术创新场景、产业应用场景、商业运营场景,奉献一场农业科技创新领域的思维盛宴。

政企两手发力 营造农业创新生态

“当前农业科技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竞争的严峻挑战。”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表示,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5%,有力支撑了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但关键核心技术“买不来要不来”,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他提到,一方面要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促进技术创新与生产应用有机结合;还要让产学研紧密集合,形成商业化、市场化、协同化、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的良好生态;同时要注重研发应用集体化,统筹推进科技攻关,集成转化与推广应用,营造良好农业创新生态,充分激发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的内生动力。

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诸纪录表示,江苏省委省政府一直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科教大省优势,不断加强政治扶持,切实加大农业科技全链条建设,使其成为现代农业的强劲支撑。江苏省将以此次交易活动为契机,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加强与各方面沟通交流与合作,全面落实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优惠政策,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让更多的农业科技成果在江苏“土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022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活动是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机制新模式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科技、产业资本相互融合的有效形式,也是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试点。”南京市委副书记沈文祖在致辞中表示,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持续建强农业科技创新主阵地,增添成果转化应用源动力,唱响科技兴农最强音,促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藏粮于“技” 秀出农业科技“肌肉”

会上,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杨礼胜发布《2022农业农村产业发展重大技术需求》。《需求》聚焦现代农业、智能装备、绿色低碳“三大工程”提出3张清单,围绕保障粮食安全、促进数字应用、紧盯绿色低碳转型等重大目标,提出“南方稻区高效再生稻新品种”等38项需求。“期待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财政、科技、农业部门大力支持配合,金融投资平台广泛介入,高校院所企业深度联动,科技工作者聚焦深耕,共同探索农业科技问题联合解决机制,推动形成行业科技创新强大合力。”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杨礼胜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杨礼胜


记者注意到,围绕这“三大工程”,交易活动面向全国遴选了近200项农业高新技术重大成果进行展览展示,设置了“现代种业专区”“绿色低碳专区”“智能装备专区”三个特色展区。各类农副产品、智能装备让人应接不暇。

在北大荒集团展台,一套沙盘组成的“垦丰种业智慧育种解决方案”模型引起记者注意。模型中“分子育种”、“种质资源”、“常规育种”三个板块相联通,展示了数字化、现代化育种的整个场景。“以‘种质资源’为例,目前可以保存各类种质资源40万份以上,已经入库的种质资源已超过10万份。”北大荒集团科技信息产业部副总经理白雪自豪地介绍。此次大会,白雪也感触良多,“国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视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支撑作用。未来我们将强化顶层设计,推进科技资源的配置,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以及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在农业领域,“绿色低碳”“可持续”是各家发展的重要目标。在先正达集团中国的展区,围绕这两个关键词,描绘出了现代农业的美好图景。“早在2020年,我们就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合作推动了'气候智慧型农业——华北平原和东北地区秸秆还田与土壤健康促进(润田)项目',在中国东北、华北平原推广应用秸秆科学还田和保护性耕作种植技术。”先正达集团中国副总裁、首席战略官段晓光介绍,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先正达集团中国创新打造的MAP模式(即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构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量化评价MAP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耕地健康、促进低碳发展等方面的行动与成效,建立MAP“监测诊断”平台,集成数字土壤、GIS遥感、精准气象、精准种植4大核心能力,构建贯穿作物全生育周期的监测、诊断和处方全流程的数字种植指导与服务体系。

灌溉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在安徽朗坤物联网有限公司展示现场,记者看到了智能水肥一体设备,虽然设备看起来并不起眼,但这却是世界灌溉协会全球冠军产品。农业农村部农业物联网技术集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安徽朗坤物联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珍玉介绍,朗坤在引进、消化、吸收以色列滴灌技术的基础上,自主创新研制出一套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该系统成功实现了智能水肥一体机国产化目标,可广泛运用于数字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智慧农业技术是发展趋势,除了智能水肥系统,我们自主研创的三农云大数据中心也投入使用,为‘三农’提供了一个超级大脑,更好地对相关过程提供决策与指导帮助。”

专家学者齐聚 唱响科技兴农最强音

在交易活动主题分享环节,多位专家学者发表真知灼见,共商科技兴农大计,探索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以自己的科研经历说明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性。他表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关键是要解决效率低下、安全问题突出、环境污染严重三大难题。要破解这三大难题,关键是科技创新,应当抓住当前科技与金融快速发展的大机遇,实现科技创新与市场经济的深度融合。



“迎接第四次产业革命,农业也正迎来伟大变革。” 大北农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邵根伙提到,科技、资本、全球化将是主导未来世界农业发展的三大要素。在进一步改革完善种业发展体制机制的同时,要更好地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支持种业企业加快联结科研院所和资本,助力更多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快速产出,推动种业向科技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为种业装上更多的“中国芯”,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作为传统农业企业,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 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联盟主席、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以生猪养殖为例,提到如果没有核心种猪场,就会陷入“引进-退化-再引进-再退化”的循环,“我们将继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努力让传统产业和先进技术接轨、完成转型升级,最终获得更加突出的竞争优势。”

“我国本土农业科技企业自身实力相对较弱,需要长期资本的投入。”国投集团总裁助理兼国投创益董事长王维东表示,目前国投创益在农业科技相关领域已投资81家企业,投资金额155.74亿元,国投创益将继续加大在农业科技领域的投资力度,发挥基金引导带动作用,为农业科技企业注入金融活水。

互联网企业能为农业做什么?腾讯云副总裁、智慧农业行业总经理罗朝亮给了一个“参考答案”总结出了“三进一出”的实践心得。他表示,未来腾讯将继续利用自身能力,结合众多生态合作伙伴的优势,为中国农业创造更多的可能。

汇聚创新要素 点燃农业科技投资热

在圆桌论坛环节,多位专家围绕“社会资本与农业科技结合的新路径”和“汇聚创新要素加快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两个议题碰撞思维火花。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经所研究员毛世平坦言,农业产业吸引社会资本投资能力弱、农业金融服务滞后,设立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加大农业科技金融支持力度、建立农业创新型企业培育库、完善加计扣除政策激发企业自主研发活力等举措迫在眉睫。

“在农业投资较弱场景下,我们也看到机遇。”创新工场合伙人张丽君敏锐地捕捉到,生物技术在产前生产资料侧的应用和AI、大数据、自动化等数字技术在产中和产后的应用这两大类技术,将为粮食安全、农民职业化、生态多样化带来更长期的价值。

作为区域农业科研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一直在探索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融合机制,促进成果转移转化。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党委书记易中懿介绍,江苏省农科院用4年的时间实现了成果转化到账收益翻三番的目标,从2019年开始启动产业研究院2.0版升级,成立一批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新型研发机构,不断提高创新活力。



记者从大会获悉,为进一步探索市场导航农业科技成果精准转化的长效机制,营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孵化的良好生态,在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的指导下,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携手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联盟、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汇聚各方优质资源,打造一个永不落幕的农业科技成果交易服务平台——金翼交易服务云平台。据了解,该平台将坚持市场化机制,紧紧依靠科学家、企业家、创投家三大主体,以打造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价值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创新共同体为目标,探索解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农业科技成为投资的热土已然是不争事实。2021年农业农村部曾发布《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2021年)》,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创办或投资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方式直接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交易活动上,《2022农业科技投资图谱》发布,《图谱》聚焦14个农业科技投资的热门赛道,形成了15大类60项评估标准,提出了投资重点和方向,为社会资本投资提供了有序引导。

生态好不好,资本最敏锐。交易活动邀请了近百位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共同论道。据了解,本次交易活动广泛征集了700余个具有孵化潜力的项目,交易活动达成签约项目600多项,100万以上的138项,1000万元以上的接近一半,总金额突破120亿。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蒋明睿 张宣 见习记者 杨易臻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