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和设施。其中在水利建设领域,上半年,从中央到地方采取了超常超强举措,水利完成投资、重大工程开工数量均创历史新高。今天的《中国经济的信心缘自哪儿?》系列报道,我们来关注稳投资。
记者调研:水利建设高效率如何实现?
今年以来,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打破常规工作方式,按下了水利工程建设前期工作的“快进键”,让更多项目加快上马。具体是如何做到的?来看记者调研。
正在进行的是水利部一场重大水利工程的视频调度会,针对各个省市各项工程的不同问题,水利部规划计划司二级巡视员王九大逐项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办法。今年以来,像这样的会,每周都要开好几次。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二级巡视员 王九大:今天我们会上进行调度的这些项目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协调、去衔接、去推进,所以我们就把它列为重点,每一期都不一样,每一次调度都不太一样。
今年国家部署推进55项重大水利工程,而王九大就是这些工程前期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开工建设离不开用地预审、环评、移民安置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等前期工作的推进,如何压缩这些工作的办理时间,成了王九大和同事们的心里的头等大事。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二级巡视员 王九大:每一个项目我们都要按照它前期工作的要求,来办理大概接近20项要件和可研的审批以后才能正式开工。那么这20个要件由相关不同的部门来履行程序,办理的周期是比较长的。
为了打破常规,水利部今年主动作为,探索打通与其他相关部委的沟通协调机制,把原本要逐项办理的事项,采取了同步办、立即办、会商办的方式,提高了推进速度。正是得益于这种工作方式的改变,今年以来,王九大和他的团队主抓的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55项重大水利工程,上半年共开工19项,其中引江补汉工程提前5个月达到开工条件。为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作出水利贡献。
记者调研:水利工程如何优化经济发展格局?
今年上半年,水利建设在高效率推进的同时,也给地方带来了更高质量的发展。那么这些重大水利工程是如何优化发展格局的?让我们以广东省为样本来看一看。
广东省上半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456.9亿元,居全国第一。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正在推动广东打破区域水资源瓶颈,打开广阔发展空间。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基础性工程,上半年,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加快建设,根据最新进展,工程隧洞掘进接近完成,预计于下半年实现全线贯通,力争明年底建成通水。
就在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加快推进的同时,瞄准未来用水新格局,不少企业的布局随之发生变化。
广州市南沙区的这家生物医药企业主体结构已建设完成,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后,达产年产值可达140亿元。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在项目落地之前他们从营商环境、区位优势等多方面进行了考量,其中用水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考量指标。
生物医药企业生产中心负责人 黄翔:我们企业大概每天要用4500吨水,如果因为咸潮这些原因出现供水不足的情况,我们每天的损失可能要好几百万元。所以,供水的稳定性对于我们企业是特别重要。
广州市的南沙区处于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但又因其地处珠江最下游的出海口,在枯水期供水易受咸潮上溯影响。目前南沙用水主要由位于黄阁镇的自来水厂提供,每天供水量在40万吨,基本处于满负荷运作。用水成为持续发展的瓶颈。
而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通水后,将实现从西江向珠三角东部地区供水,解决广州、深圳、东莞生活生产缺水问题。其中,它将为南沙每年新增供水5.31亿吨。
广东省水利厅副厅长 申宏星:工程建成后,南沙新区从单一水源变为多水源,供水更加有保障。
而吸引众多企业提前落地布局的,还有未来供水水质的提升。
生物医药企业生产中心负责人 黄翔:我们比较关注水中的钙镁离子以及氯离子,因为这个直接关系到我们水处理的成本。那么西江水的引入,水质质量将从三类提高到二类,我们预估水处理的成本将下降15%到20%。
用水格局即将迎来大幅优化,随之带来的不仅是高新技术产业相继落地,还有各类人才的加速集聚。根据南沙区“十四五”规划,常住人口将从现在的90万增长至120万。而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就能够满足南沙未来20年的发展需求。
为了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如今,广东正在全省推进建设“五纵五横”的水资源配置骨干网。
广东省水利厅副厅长 申宏星:这些工程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供水量新增95亿立方米,受益人口7600万人,为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水资源保障。
记者调研:补短板 一“管”到底的背后
今年上半年国家在加速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也在持续加大补短板的力度,着力解决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而在水利投资领域,上半年完成投资增加最多的就是农村供水工程。再来看记者的调研。
贵州省龙里县龙山镇地处山间腹地,地形复杂多变,山高坡陡,丛林繁密。今年,当地推进农村供水保障向集中化、规模化发展,对现有工程进行改造升级。眼下,总长4300多米的输水管网正在大山里面紧张铺设。
刘仕幸,是龙里县龙山镇水场片区供水改扩建工程的负责人。每天,他和工友们都要徒步两公里山路到达施工现场。
贵州龙里县龙山镇水场片区供水改扩建工程负责人 刘仕幸:像咱们这山比较多,基本上都没有什么路。像这样的路,都是咱自己辟出来的,方便咱进入施工现场。
为了取水方便,改扩建工程的起始位置选在了当地龙滩水库上游的河湖边上。但弯曲的河道,陡峭的地势给管道铺设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贵州龙里县龙山镇水场片区供水改扩建工程负责人 刘仕幸:像比较陡峭的地方,一节6米长150斤重左右的管道。一般采用人工搬运到施工现场。
为了保障项目建设完成后,管道供水的质量和流量,施工团队选用了承压能力更强的内外涂塑管道,施工时也严把每一处细节。
贵州龙里县龙山镇水场片区供水改扩建工程负责人 刘仕幸:我们在焊的时候,因为都是钢管处的焊接。一定要注意焊缝处的外观要均匀饱满。没有漏焊、缺焊的地方。可以避免日后接口处漏水。
有了水,也要实现长效管护。作为没有平原的省份,贵州农村供水工程点多面广,不仅铺建管道不易,维护起来更考验管理能力。
龙山镇水场片区的这个供水改扩建工程今年年底也就要正式使用了,为了防止建而不管,管而不善的问题出现,当地政府推进专业化队伍进行管护,提升供水保障水平。
陈永富是龙里县红岩村人,是一名专职管水员。眼下,他又有了一个新任务,就是对那些有意愿成为护水员的村民进行培训。
管水员 陈永富:今天讲的内容比较简单,教他们怎么样发现哪里漏水,能够及时处理,怎么去处理。
此外,为了科学管护供水工程,龙里县还推出了数字管理系统,实时更新辖区内居民用水及各供水管网情况。一旦有环节出现异常,系统就会发出预警。管水员半小时内就能抵达现场进行维修。
有了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数字管理系统还可以对净水厂的水质和流量进行24小时远程监管,有效降低运行维护成本。
龙里水利局副局长 张忠荣:截至目前,我县城乡供水市场化、专业化覆盖人口由原来的56%提高至75%,预计2023年我们将达到95%以上。
对农村饮水一“管”到底的背后,是国家加快补齐农村发展短板的决心。上半年,我国共建设农村供水工程9000多处,完工3700多处,提升了1688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预计到今年底,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可达85%,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的比例可达54%。
今年上半年 水利稳投资力度持续加大
今年上半年,我国多措并举扩大水利建设资金筹措渠道,持续加大投资力度,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今年以来,各地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地方政府债券持续增加,金融支持、水利PPP模式、水利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三管”齐下,投资保障力度明显增强。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方面,水利项目落实1600亿元,同比增加293%。银行的贷款和社会资本等渠道落实1392亿元,同比增加29.4%。
1—6月,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4449亿元,同比增长59.5%,创历史新高。目前,水利工程在建项目达2.88万个,投资规模超过1.6万亿元。上半年,通过有效投资拉动,水利建设累计吸纳就业人口130万,农民工95.7万人,占比达73.5%,充分发挥了稳增长、保就业的重要作用。
上半年,全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1%。我国稳投资力度持续加大,成为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加强社会民生领域建设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正在发挥出稳增长的关键作用。有关方面正在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包括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国家安全基础设施等的建设。
很多重大投资项目,其实就在广大公众身边。比如“十四五”规划中的102项重大工程中,包括了国家医学中心、县级医院建设,全民健身场地建设,与“一老一小”相关的特殊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普惠托育服务等等。
今天的有效投资,不是“大水漫灌”,特别强调精准有效;要加快推进速度,又要避免“萝卜快了不洗泥”。今天的有效投资,社会投资占大头。政府投资主要起引导和撬动作用,充分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成为稳投资的重要着力点。
(编辑 王鹏)
- 热点
- 2022-08-06 11:05:42
- 热点
- 2022-08-06 11:05:16
- 热点
- 2022-08-06 11:02:21
- 热点
- 2022-08-06 11: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