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强农、增收、优治理,江苏常州腾“云”驾“数”,描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输入出发点和距离,无人插秧机就会自动完成插秧工作;点一点显示屏,农田现场的虫情、苗情、气象等信息就能一览无余;路灯坏了,打开手机小程序拍张照,就会有专人来解决......数字化不仅深刻影响着农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更深入到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力推动着乡村全面振兴。

近年来,常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数字乡村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重要抓手,不断探索,重点突破,分步推进,以数字技术持续赋能乡村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腾“云”驾“数”,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治理更有序。

“智”“农”结合,书写“数字强农”新篇章

推进数字技术、智能设备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是未来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常州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一批智能设备相继亮相。



精准化种植是数字农业的基础。在金坛区指前镇的稻麦科技示范中心,植保无人机正在麦田里来往穿梭,进行作业。金坛全区小麦总面积16.84万亩,目前,金坛侧深施肥插秧机保有量185台,植保无人机110台,从育秧、施肥到病虫害防治均实现了一体机械作业,工作效率比人工操作提高了5倍。侧深施肥机实现了插秧与施肥一体化,可直接将肥料施到土下2-3公分,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部分稻田插秧机还安装了北斗定位系统,只需输入出发点和距离,就可按照规划路线自动行进自动插秧,节省了大量人工。

高标准的良田需要更加智能、可视化的管理。在武进区优质水稻专业合作社,稻田边竖立着一个个“吊瓶”,据了解,这个“吊瓶”便是新研发的水稻病虫草害智能测报系统,可以将农田现场的虫情、苗情、气象等信息上传到智慧农业云平台,为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决策信息服务和数据支撑。过去,农田相关数据的测报,需要基层人员在田间检测,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同时还难免出现误差,如今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检测系统,只需点点屏幕,农田全貌就能一览无余。



据了解,在绿色智能技术的助力下,收割后的大米品质、口感远高于平均水准,投向市场后反响非常好。此外,这套系统还能为农产品生成一套“二维码”,扫码后农产品名称、数量、种植养殖生产者信息、开具日期、承诺声明等一目了然。去年3月起,常州经开区与无锡市江阴市、惠山区签订了食品安全区域合作协议,实行农产品溯源共认,对附有其他两地溯源码的农产品实现了入场绿色通道。经销商和消费者都能放心,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不但没增加成本,反而让农产品卖得更好。

在鱼米之乡,智慧农业、智能化决策也已深入碧波之下。金坛智能化渔场项目是全国“十三五”智慧渔业“优秀典型案例”,“渔光一体化项目”为智能化渔场提供了充足电力条件,通过搭建渔场数字化全过程养殖管理平台,引入养殖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养殖尾水智能处理系统、河蟹智慧生产管理系统,可以通过手机APP控制自动投饵船,实现自动巡航自动定位,提前规划路线,有规律有目的性地行走,从而避免投放投喂的死角。还可以控制投饵密度、投饵时间、投饵速率,四分半的时间就可以在将近20亩的河塘实现无人化自动投饵。自动导航智能投饵船、蟹池微孔增氧、水草梳草机、物联网实时在线监测、撒药机等“黑科技”均已全部投入生产。目前该渔场在水质调节、水体增氧、水草管护、饵料投喂、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等主要环节均已实现智能化生产,成功实现了渔业养殖的“机器换人”。

“智”“产”融合,走出“数字致富”新征程

随着数字经济向乡村振兴稳步深入,乡村产业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催生出乡村“产业优”“集体强”“群众富”的新动力。

好的农产品,需要有好的销售渠道,近几年,农村电商在常州落地开花。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事”,数字经济成为乡村产业变革的“加速器”。



走进位于武进区大成村的前黄镇综合农产品交易市场,年轻的李孝红正在抖音直播间介绍本地各类网红水果,“咱们水果,经过冷藏、冷链,保证新鲜上乘、口感极佳......”小李口中的“新鲜”,得益于近年来常州市为扶持乡村经济发展,全力支持镇农合联与农业科技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并在大成村设立常州前黄农产品供销服务中心。利用数字化管理模式,农户负责按照标准种、合作社负责包装销售,从收果、分类、装箱到发货一站式操作,一条数字电商助农发展道路就此打开,优质稻米、林果、蔬菜嫁接上数字乡村快车道,伴随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大成村数字农业发展优势将更加明显,农民富裕目标正在实现。

而在常州溧阳,茶农们利用直播卖货,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云”茶事,销售额超48万元。据了解,自新冠疫情以来,溧阳将农村电商作为了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通过扶持产业、长效培训等手段,引导和鼓励村民们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整合农产品资源,打造乡村旅游、特种水产、优质茶果、观光采摘、活性炭等五大特色电商产业带,培育“百家兴”“天目云露”“白露山”等独具地方特色的电商品牌123个,扶持建设“晓付合作社”“优鲜到家”“加顺农场”等年销售额超千万元的旗舰电商企业十多家。直播电商的兴起助推溧阳农特产品完成了从线下到线上的更迭,成为溧阳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在常州经开区狄坂村,从事樱桃种植的村民穆奇贤正在直播间里向观众介绍自己种植的樱桃。从2019年起,他学会了做“云上的买卖”,因以“线下采摘体验+网络直播带货”的方式销售樱桃,他被大伙儿称为“樱桃哥”。热热闹闹的直播,把狄坂村的樱桃接入了更广阔的市场。快手和抖音上,穆奇贤的粉丝数量一路上涨,上海、南京、安徽等地的游客们纷至沓来。去年五一小长假,外地牌照的车辆在樱桃园门口排起了长队,超过1万人来到樱桃园采摘、购买。短短几天,满园樱桃销售一空。

农产品电商,不是仅仅把农产品搬到网上,更是在“耕种”互联网这块“大田”,放大特色、保证品质才能实现“好身价”。在村里的帮助下,穆奇贤注册了家庭农场,计划引进车厘子种植。很快,樱桃园周边还将建起停车场、公共卫生间等公共设施,将樱桃作为主打产业之一,开拓生态旅游新业态,打造新晋“网红打卡地”。

“智”“治”配合,开启“数字治理”新时代

乡村振兴,产业是根本,现代化治理是保障。常州坚持用好大数据这一技术助推器,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农村治理深度融合。

在常州金坛区三星村,党总支书记罗竹君就来到村委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陆“智慧乡村综合服务”平台,查看村民学习台账和需要办结的村民服务事项,填写值班统计表。全村大小事情,都在这个平台上一一展现。

据了解,“智慧乡村综合服务”平台,集纳了三星村人口、资源、空间等各种数据要素,以“一个平台全面感知”的方式,设置了乡村数字政务、数字商务、数字服务平台三大功能模块。全村6000多个村民的数据被接入平台的“三星村大脑”,村民的家庭情况,农险报销、民政补助、低保申报等事项的办事流程,都在平台上自动生成相关数据报表和趋势分析,为村委进行决策、推进工作提供大数据支撑。

基于每个村民的不同特点和实际需求,综合服务平台还叠加了个性化模块:有为村内老人设置的“智慧养老”模块,让各个村民到了缴纳农村养老保险的时间,就会收到自动提醒。还有为村民解决诉求的“诚信库”,一时解决不了的,平台会按时提醒,直至解决,实现件件有回应,让村民满意。数字乡村综合治理平台化赋能为基层治理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村干部、网格员能实时掌握三星村生产、生活、生态变化和实际需求,实现“让村民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让数字融入日常治理的“未来式”乡村生活,也同样深入到了常州经开区五一村的日常之中。作为经开区率先实施数字化建设的乡村,五一村通过数字赋能、智慧引领,让民情沟通效能不断提升。家门口的路灯坏了,村民只需打开手机找到“数字五一”管理服务小程序,在“随手拍”上报问题,村里的网格员看到后会立刻帮助处理。

据了解,“数字五一”管理服务小程序,是五一村数字乡村管理平台的一部分,平台开辟了“党建引领”“我要帮忙”“美丽乡村”“政策服务”“用工招聘”“随手拍”“智能填报”“我要派单”等十多个模块,为村民提供数字化政务、居民生产、就业等线上服务。着眼于破解群众“急难愁盼”等问题,数字平台还对独居留守老人、低保户、五保户、外来出租户等需要重点关照的人群进行了特别标记,可以及时提供相应服务。

除了“数字五一”,五一村委还设置了数字化大屏,滚动展示村庄情况、最新信息、产业结构等内容,提升乡村治理中的政策宣传、民情沟通、便民服务等工作效能。



如何检验数字乡村建设的成色,关键还要看其服务人民群众的效能及底色。在武进区蒲岸村,数字智能、共享共治的生活方式已渐渐普及。大病补助线上申请,安全监控全村覆盖,蒲岸村已经搭建起“村—户—人”三级管理体系,村民事务“屏”上办,以数字之“智”提升治理之“质”。

而除了“大喇叭、随手拍、曝光台”这三个数字平台传统“法宝”,蒲岸村还从为民服务角度出发,专门打造了一套名为“蜂鸟蛋”的系统。参与治理的村民,平台会给予一定的信用积分奖励。同时,对于网格服务进行及时反馈及时奖励,网格员完成交办任务后,群众可在线对工作进行满意度评价,表现好的可获得加分奖励。积分后期可兑换“蜂鸟蛋”虚拟货币,用于蒲岸大环线内用餐、游览、服务预约、蔬菜购买等活动。

乡村振兴,数字赋能。未来的常州,将持续推动数字乡村建设,让数字赋能乡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江苏乡村发展新图景。

(编辑 吴嫣然)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