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办、国办印发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23日对外公布。未来乡村建设建什么?怎么建?建成什么样?记者就热点问题采访了中央农办负责人和有关业内专家。
建什么?加强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这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锦洞村夜景(无人机照片,2021年8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要建设繁华的城市,也要建设繁荣的农村。必须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方案既聚焦“硬件”又突出“软件”,提出加强道路、供水、能源、物流、信息化、综合服务、农房、人居环境等农村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
拼版照片:上图为2021年9月8日,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木戛乡哈卜吗村小学的学生在宿舍休息(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下图为2003年,哈卜吗村小学的学生在宿舍吃饭(新华社记者秦晴摄)。新华社发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改善,取得了显著成效,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同时也要看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还存在明显薄弱环节,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差距。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山镇九狮村村民在家门口洗菜(2020年10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乡村建设的一个基本目标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水平、标准、档次可以因地而异、高低有别,重点是保障基本功能,解决突出问题。”中央农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乡村建设行动的重点任务概括起来就是“183”行动:“1”就是制定一个规划,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8”就是实施八大工程,加强道路、供水、能源、物流、信息化、综合服务、农房、农村人居环境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3”就是健全三个体系,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
小厕所,大民生。方案提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落实方案要求,要健全专家技术服务队伍,开展常态化改厕技术服务。对摸排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加强日常督促检查。
乡村建设也要顺应数字化、信息化发展趋势。方案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推进数字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持续开展数字乡村试点。
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乾元镇齐星村,工作人员为当地村民的太阳能屋顶光伏电站巡检(无人机照片,2022年3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探索。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驻四川省旺苍县东西部协作工作队探索推出“旺苍县数字乡村”示范平台,下放了57项审批事项,形成了一张政务服务大网,有效解决群众办事跑路多、产业服务成效低、村庄治理手段少等乡村治理难题,用数字化手段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黄市镇新生快递乡村服务站的站长胡夏在整理快递(2021年11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乡村建设不仅包括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包括乡村治理机制培育、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共服务和乡村文化建设等。”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讲席教授李小云说,有序推进乡村建设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人口、居住、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有序推进。
怎么建?坚持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
这是2022年5月16日拍摄的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长庆镇(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完善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机制”“引导农民全程参与乡村建设,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激发农民主动参与意愿,保障农民参与决策”“完善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程序和方法”……从工作导向、实施机制到要素聚集,方案提出的一系列要求体现“坚持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的理念。
解决农民群众的问题,还需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在推进乡村建设中,农民群众不仅是受益者,更是重要的参与者、建设者、监督者。方案强调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要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完善农民参与机制,把农民满意作为衡量标准。”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斌说。
云南省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村民在广场上休息(2020年5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中央农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农民是乡村生产生活的主体,搞乡村建设关键是要把农民组织动员起来,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才能引导农民全程参与乡村建设。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琦表示,农民可以干的要尽量交给农民干,比如农村厕所改造、庭院环境卫生和绿化美化等,这些农民户内和房前屋后的事可以放手发动农民群众来干。政府重点做农民干不了、干不好的事,比如农村改厕涉及的供水保障和污水处理、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和集中处理等。
突出农民主体作用,要激发他们自觉参与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要健全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机制,制定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指导意见,编制完善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指南,健全程序和方法,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组织带动农民推进建设。
建成什么样?不搞大拆大建,保留乡村风貌
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福安村村民准备回家(2022年4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方案指出,“严禁随意撤并村庄搞大社区、违背农民意愿搞大拆大建”“不搞齐步走、‘一刀切’,避免在‘空心村’无效投入、造成浪费”“防止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拆建、大开发,牢牢守住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底线”“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求好不求快,干一件成一件,努力让农村具备更好生活条件,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中央农办负责人表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必须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逐步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在目标上,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结合农民群众实际需要,分区分类明确目标任务,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设施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标准。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推进乡村建设的应有之义。
方案提出,注重保护,体现特色。传承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和优秀乡土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乡村风貌,防止机械照搬城镇建设模式,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福安村村民在村里一年一度的民俗活动上表演舞蹈(2022年4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如今,一些地方已经开始“一面是乡愁、一面是烟火气”的乡村建设探索。在昆明市晋宁区福安村、宜良县麦地冲村,当地政府通过和高校联手,推动村集体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共同参股成立资产资源运营公司,提升村容村貌,将老院落、烤烟房改造成民宿、水吧、餐厅,逐步实现“利润留村庄,房舍变客居”,还设置“乡村CEO”岗位来培养乡村振兴专业人才。
未来美丽乡村将呈现怎样新图景?根据方案,到2025年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取得积极进展,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显著加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乡村建设涉及领域广、部门多,关键还是要抓落实。方案从责任落实、项目管理、农民参与、运行管护等方面提出乡村建设实施机制。
如何确保乡村建设行动取得实效?中央农办负责人表示,围绕强化乡村建设“人、地、钱”要素保障,方案提出了一揽子政策支持措施。其中,包括从财政投入、金融服务、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健全乡村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明确中央财政、中央预算内投资、土地出让收入、地方政府债券等支持乡村建设具体要求,创新金融服务拓宽乡村建设融资渠道,大力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入乡村建设。
文字记者:侯雪静、吉哲鹏、于文静
参与采写:胡锐
视频记者:季晓庄、谢禛、孙敏
海报设计:赵丹阳
- 热点
- 2022-05-24 10:27:22
- 热点
- 2022-05-24 10:26:19
- 热点
- 2022-05-24 10:25:15
- 热点
- 2022-05-24 10:2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