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穿上”空调、“战袍”一衣多用、“点触笔”被点赞、排队“两米线”创意满满、自制“神器”事半功倍……连日来,“大白”们无怨无悔坚守“疫”线,他们的辛劳让每一位被守护者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居民们变身“主人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大白”们送上各种温暖人心的“神器”,拉满“助攻值”,给力满满,为疫情防控省时提效,守护共同的家园。
花式“妙招儿”保障“大白”“小蓝”
在朝阳区双井街道垂西社区垂杨柳中心小学核酸检测点,智能移动安全核酸采样工作站为医护人员“穿上”空调。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医护人员在高温下工作极易发生中暑、晕厥等情况,“工作站内部是正压的,并且有新风系统。”采样站工作人员介绍道。
智能移动安全核酸采样工作站为医护人员“穿上”空调。
据了解,一个工作站内可以容纳三名医护人员,两人同时开展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另外一名工作人员负责记录。站内配有空调及保温层,无论冬夏均可达到恒温恒湿。同时,为了避免外部空气通过空调循环系统进入站内对医护人员造成伤害,工作站采取舱内正压,仅将工作站内的空气吹向站外,并安装新风过滤系统保障医护人员安全。采样时,医护人员将手伸入玻璃窗上配备的塑胶手套中,隔着玻璃完成采样,减少了采样过程中可能引发的交叉感染。同时,为了保障工作人员与居民沟通,站内配有扩音器,方便医护与居民沟通。
“我们在工作站里没有那么热了,也很安全,帮我们解决了一大难题。”采样点的医护们说道。后续,双井街道还将根据各个点位场地的需求,增设相关的工作站。
特殊“战袍”提高入户检测效率。
石景山区苹果园街道的“大白”们身着特别的“战袍”,让入户核酸检测工作更为高效。“战袍”多兜的设计方便医护人员在入户开展核酸检测时同步做好咽拭子、试管、无菌手套等物品的存放,保护采样工具不被污染。
在龙潭中湖核酸检测点,一支支自制“点触笔”解决了工作人员信息录入慢的麻烦事儿,提高了工作效率。“遇到没带身份证的居民,就需要手动录入信息,每次我都要把大拇指空的那半截手套使劲往下拉,再一个一个去点屏幕上的数字,隔着手套,触屏也不是很灵敏,有的时候不小心按错一个数字,就得从头录入,特别耽误时间。”龙潭街道工会服务站大学生助理员吴春梅很是苦恼。
自制“点触笔”提高信息录入效率。
“妈妈,我可以帮你做一支点触笔。”12岁的女儿段清颐的回答让吴春梅一阵惊喜。一根长杆棉签沾湿,在外面包一层湿纸巾,再裹上一层锡纸锁住水分,只留出点触用的一个小头,并在锡纸外增加一层卡通胶带,一只结实、耐用的“点触笔”便做好了。“真不错!好用!”吴春梅带着女儿做的“点触笔”上岗后,这只小小的笔已经成为龙潭中湖核酸检测点提高信息录入效率的“好使”小工具。
排队“两米线”不断上新 创意满满
自海淀高中生设计制作的“最诗意的两米线”刷了屏,“两米线”又有了新操作。中关村街道把常见电信诈骗手段、防诈技巧等制作成通俗易懂的“反诈两米线”,将其张贴在街道辖区内核酸检测点位,实现防疫安全线“一线两用”。现场还有志愿者一边叮嘱来检人员戴好口罩、保持安全距离,一边解答群众关于电信诈骗的疑问。除了防诈骗标语外,现场的喇叭里还播报着防诈骗小知识,开启户外沉浸式反诈小课堂。
“反诈两米线”实现防疫安全线“一线两用”。
区域核酸与全民反诈巧妙结合,让辖区群众在核酸采样时,在思想上接种一剂“反诈疫苗”,增强反诈“免疫力”,筑牢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双防线”。
“呼啦圈”变成“两米线”,旁边还附有疫情防控科普贴……东城区东四街道在辖区内5个常态化核酸检测点推出新式“两米线”,通过充满童趣的“呼啦圈”地贴,引导居民有序排队,保持安全距离。
“呼啦圈”地贴引导居民有序排队。
“呼啦圈”直径大约80厘米,中间的黄色脚印图案十分醒目,旁边还印有疫情防控科普贴。除了隔离出安全距离,新式“两米线”还增添了防疫宣传口号、东四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知识、垃圾分类小妙招、24节气等内容地贴,将趣味性和文化性结合起来,让居民一边守住“两米线”,一边学习文化知识。
文明城区创建的“两米线”在海淀镇核酸检测点亮相,将普通的距离线、安全线变成文明创城宣传线,点缀了原本枯燥的排队时光。
“筑牢防疫长城 需要你我共同坚守”“文明养犬 遛狗牵绳”“垃圾不落地 海淀更美丽”“文明用语三春暖 礼貌待人天地宽”……“两米线”上印制了关于疫情防控、文明养犬、垃圾分类、诚实守信、志愿精神的内容。
“两米线”变文明创城宣传线。
除此之外,“两米线”上还印制了前方排队人数及预计等待时间。例如,前方排队剩31人时可以看到“前方还有31人 预计等待11分钟”字样,既可以知道前方排队人数,又可知晓预计等待时间。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短短的“两米线”不仅是距离线、秩序线、安全线,更是健康线、文明线、风景线。疫情防控需要力度,也需要温度。把创意“两米线”融入间隔线,种种新奇有趣创意满满的防疫措施,为共同筑牢疫情防控防线注入了更多的动力与温度。
扫证“神器”为核酸采样“提速”
核酸采样过程中,用手机扫描身份证,是“大白”们日常频繁的操作动作。但受角度、光线影响,时常对焦不准,有时还学手动输入,影响登记效率……于是,一些居民发明创造自制“神器”。
家住丰台区王佐镇的唐昊远是一名航天系统的工程师,上四年级的儿子唐瑞泽在“五一”期间开始琢磨制作“扫证神器”,唐先生利用自己专业优势,负责技术指导和“场外咨询”。
唐瑞泽在制作扫证“神器”。
父子俩在“扫证神器”上作出多处改进,既能固定手机,也能调整角度和前后距离;因为是“十人混检”,还要考虑扫完十张身份证后,设备能清晰扫描试管上的二维码;针对身份证消毒的问题,身份证经过的导轨上粘贴了防水胶带,消毒方便也不影响设备的继续使用;拍完照后,只需转动设备一侧的旋钮,身份证就会掉落下方的盒中,“大白”全程不接触身份证。
效率和安全性有所提高,但父子俩也发现了问题:“身份证的进口有点小,居民不知道身份证应该放在哪儿。另外,没考虑到‘大白’手机充电的问题,设备没有预留充电线的口。”带着问题,唐先生和儿子开始制作改进版的2.0版,唐瑞泽还希望能把旋钮改成更方便的按钮。
在呼家楼街道呼家楼北社区核酸检测采样点,登记“神器”同样帮助工作人员提高了核酸采样的登记速度,6秒即可完成信息登记。
登记“神器”为核酸采样“提速”。
登记“神器”为一个“M”造型,由泡沫制成。面对居民的一面写有“身份证放置处”的提示语和引导箭头,中间的凹槽里有一个放身份证的卡槽。信息登记时,工作人员的手机放置在另一面保持不动,当居民把身份证放进卡槽时,手机摄像头正好可以不偏不倚地进行扫描登记。“我们制作这款小装置时,提前考虑了身份证和手机摄像头的对焦问题,在摆放时又考虑了光线问题,这样登记时,身份证位置固定,手机固定,还不受光线干扰,信息登记就能方便又快捷。”呼家楼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身份证置物架”变核酸检测现场辅助“黑科技”。
来到石景山区苹果园街道的核酸采样现场,“扫证神器”同样作为辅助“黑科技”登场。负责登记信息的工作人员手持“扫证神器”快速进行身份证录入。根据前期工作经验,为加快核酸检测速度,提高信息录入率,工作人员利用手机支架、挡板、隔板等制作出“身份证置物架”,通过精准对位扫描就可成功输入个人信息,不但减少了与居民的接触,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风险,更大幅度的提高了核酸信息采集的效率,高效推进采样工作。
- 热点
- 2022-05-14 13:09:42
- 热点
- 2022-05-14 13:07:25
- 热点
- 2022-05-14 13:04:51
- 热点
- 2022-05-14 13: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