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江苏盐城:农业大市如何高质量书写乡村振兴答卷

【导读】



智能蛋鸡养殖

俯瞰长三角,盐城区位独特,这里沃野平畴,是长三角地区面积最大、生态最好、体系最全的平原农业区,也是长三角中心区农业经济总量唯一超千亿的农业大市。

在全国农业保供大局中,盐城凸显担当,以占全国0.18%的土地、0.66%的耕地,生产了约占全国1.1%的粮食、1.2%的肉类、2.7%的蛋类和1.8%的水产品,实现了约占全国1%的农林牧渔总产值。



春耕备耕

既心怀“国之大者”,为全国稳产保供贡献力量,又要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扛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代重任,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盐城的乡村振兴答卷,展现了新时代的智慧和担当。

心中有“农”

牢记“国之大者”

近期发布的盐城农业2021年报,再次刷新这个农业大市的新形象:粮食种植面积1487.63万亩、总产142.96亿斤,连续7年超140亿斤,连续8年领跑全省,面积、产量均列全省第一,占全省总量的近五分之一。“盐城粮”可满足江苏一半人口需求。

同样位列全省第一的,还有生猪存栏总数289.6万头和出栏467.2万头,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规模主体入网总数等。在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盐城处于领先位次。

盐城全力推进农业接轨上海深度融入长三角,新建长三角地区直采直供基地19个,新建及改造盐城农产品上海直销窗口166个。去年,盐城农产品长三角地区销售额达359.2亿元。

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做到心中有“农”。“盐城粮”“盐城菜”的背后,是盐城农业的实力呈现与担当。

一直以来,盐城大力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坚持把稳粮保供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头等大事紧抓不放,全市农产品稳产保供贡献度全省最大。

为了做好保供,盐城坚决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扭紧抓实耕地和种子“两大要害”,全面启动种业振兴行动,2021年全市种业产值达170亿元,总量全省第一;大力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81万亩,获得省政府办公厅督查激励。

面向“十四五”,盐城将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加快推进农业全面升级,重点是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建成全省最大、全国一流的优质粮食生产基地,确保果蔬产量保持全省领先,打造全国闻名的池塘健康养殖示范区、现代渔业产业带,建设沿海良种繁育“硅谷”。

留住乡愁

特色田园乡村做示范

4月上旬,潘黄街道新民村的草莓进入盛果期。



修剪梨树

每天,进出新民村的人都很多。来的,是自驾的市民,一家人现场采摘;去的,是送货的车,一车车送往市区的多家水果店。

克服疫情影响,他们通过举办云上草莓节、网红直播带货、微信推送等,吸引众多游客,人气很旺。清明小长假3天时间,直接销售达150万元。

在新民村,村民居住的多是漂亮的小别墅。新颖别致的造型,优美整洁的环境,不时可见鹭鸟翩飞,让许多城里人羡慕不已。

据全国农业劳模、新民村党总支书记董兆付介绍,他们村干部齐上阵,“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带动全村100多农户发展“一户一棚”设施果蔬,种植规模近2000亩,户均年纯收入超过10万元。

2021年,新民村(草莓)入选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该村还入选当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一颗小小的草莓,成了新民的名片。新民村依托草莓种植、种苗繁育,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生动实践,成为盐城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盐城,通过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培育壮大了粮食、生猪、蔬菜、家禽、水产、林果等六大百亿级优势产业,万亩特色优质农产品基地面积达72万亩,建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5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村15个。

盐城加快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东台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示范区和省先行区创建名单。重抓千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全市规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789家,其中国家级9家、省级92家,2021年农产品加工产值达321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之比达2.5:1。



使用智慧农业平台,推广线上销售

创新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全市创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2个,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商经营收入年均保持10%以上增幅,2021年销售额分别达197.4亿元、216亿元。

目前,盐城正全面打造农房改善升级版,建设一批功能现代、风貌乡土、成本经济、结构安全、绿色环保的宜居型示范农房。未来,盐城将加快建设农村现代化样板区,加快推进农村全面进步,形成一批融田园、产业、乡愁于一体的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

擦亮底色

乡村绽放“绿富美”

“现在回乡的年轻人多了!在我们村,种植大户不少是年轻人!”39岁的杨寨鹏言语中透着自豪。

杨寨鹏种了100多亩地,上半年长西瓜、青椒,下半年长西兰花。在响水县南河镇薛荡村,杨寨鹏是众多回乡种地的年轻人中的一个。

“十几年前,我们夫妻俩在上海打工,一年都余不了几个钱。”杨寨鹏说,他们是最早一批回乡种地的,“从开始的20多亩,越种越多。当然,收入也越来越高,现在一年挣几十万元不难。”

在农村,杨寨鹏和他的小伙伴们收获满满,在乡下有楼房,在县城有商品房,城里乡下就像上下班一样。

目前,盐城有乡村人口570多万,乡村从业人员290多万,占全市乡村总人口的一半,其中一产从业人员达100万。

衡量“三农”工作成色,农民增收是关键。盐城以农民增收为导向,让富民的成色更足,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在盐城农民收入构成中,工资性和经营性收入占到八成以上,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盐城千方百计增加群众就业渠道,大力发展乡村产业,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和完善利益链,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能够享受更多的产业增值收益。

提升改革富民效应,聚焦农村承包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农村宅基地“三块地”改革,试点“小田变大田”改革,提高农村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类要素配置效率,加快唤醒农村土地潜能、激活农村沉睡资源,吸引更多能人特别是年轻人,到农村创新创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前提。盐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帮促,建立防贫基金制度。在全省率先选派市委富民强村帮促工作队,市财政安排近8000万元扶持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烈士命名村等村集体经济发展。

重抓片区特色产业发展,培大育强西兰花、黑猪、白首乌、铁皮石斛等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林果三产全面融合示范基地,全力打造黄河故道生态旅游特色品牌,开拓一条“绿富美”相济相生的转型发展新路。

盐城,正聚力产业融合、城乡融合、区域融合,努力打造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村现代化样板区、农民现代化实践区,绘就乡村振兴新诗篇。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