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壮海(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将精神生活纳入人生和社会理想之中,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重铸精神之强,也是党团结带领人民百年奋斗的不懈追求。在新时代,促进人民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都富裕,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方面,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内在要求,也是使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大厦巍然屹立的必由之路。
一
精神上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追求,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之中,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心有光明、向着希望拼搏前行的重要引领。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从那时起,延续精神的血脉、挺直精神的脊梁、激发精神的力量、实现精神的富强,便始终是中华民族为复兴而顽强奋斗的重要之维。
在民族危难之际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仅使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也为中国人民点亮引领前进的灯塔,使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百年来,实现精神的独立和解放,实现精神面貌的改变、精神生活的丰富、精神文明的提升,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改变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奋斗史深深交融。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明确强调“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奋力推进“建立新的社会经济形态、新的生产关系以及竖立在其上面的一切社会的、政治的、精神的新的建筑物”;明确强调“社会主义不仅要使人民物质生活丰富,而且要使人民精神生活充实”,持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明确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对精神上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高度重视和不懈追求,传承着中华民族注重精神生活的思想传统,因应着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体认。
二
精神的坚韧不拔、至刚至强,也始终贯穿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之中,是中华民族扭转乾坤、重整山河、再铸辉煌的强大支撑。
历经百年艰辛跋涉,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人民民主不断发展,十四亿多人口实现全面小康,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中国从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到高度统一、民族团结,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繁荣富强,从被动挨打、饱受欺凌到独立自主、坚定自信,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史诗之成,离不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精神的浇灌孕化;史诗之中,贯穿着激昂雄浑的精神乐章。一百年来,以伟大建党精神启其端,中国共产党人在迎战艰难险阻、生死考验中,以无私无畏的牺牲奉献,铸成井冈山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深深刻写着对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的回答,清晰记述着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密码。这些宝贵精神,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展现并涵养着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新时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时代,也是我们可以而且必须写出全民族精神富裕新篇章的时代。在新时代,着力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在精神方面提出的重大课题。
一方面,在新时代的接续奋斗中,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强国建设的新推进,为全民族的精神富裕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实现精神生活更加富裕,成为新时代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答题。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高质量发展之花,在精神富裕的土壤上才能充分绽放。在新时代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也要求不断促进人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
新时代是需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时代。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的:“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全党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应对百年变局的加速演进、外部环境的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继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着力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断增进全民族的精神力量。
四
在新时代,着力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就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广泛的覆盖进一步推动全民族精神生活富有程度和品质、水平不断实现普遍性新提升。
精神富裕不可能像物质富裕那样,有明确的数字指标去衡量,但精神富裕亦有其刻度,有其基本特征。一个精神富裕的人,一定心有所信、知所趋赴、志趣高洁,一定意志坚定、光明磊落、周身透显着对人民和事业的道义、激情,“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精神富裕的民族,一定拥有丰富的精神创造、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具有强大的民族自信和精神定力,同时开放通达、和乐包容;一定具有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迸发着不竭的创新创造活力,崇德向善,心中始终有理想存,脚下始终有奋进在,是一个有益于天下、有贡献于人类文明的民族。
精神财富的拥有、精神富裕的实现,也与物质财富的拥有、物质富裕的实现不同。一个人、一个民族,即便面对再多精神遗产、据有再多精神产品,当这些精神内容没有转化为其内在素质时,便始终是外在于他的,不能成为其精神富裕的一部分,不能转化为精神力量。人的精神生活的富裕,建立在对优质精神食粮的消化吸收、对高尚精神的掌握践履之上。
此外,无论对于个体还是对于整体,精神领域的开掘、精神富裕的追求,都是一个无涯的探索、永久的进程。在历史的前行中,人类社会对精神富裕的追求没有止境,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构建也永“不厌其高”。唯有依赖永不停息的自觉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才能不断固其基、增其高,成为中国版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鲜亮标注;也唯有依赖全民族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不断推进,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才能真正巍然耸立。就此而言,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面向未来、需要持续用力的进程,也是一个面向全民发展需要、同时需要全民共同参与的精神建设;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就是要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精神境界更高远,精神力量更强大。
五
在新时代,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凝聚合力、整体推进。
持续夯实精神富裕的物质根基。“仓廪实而知礼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既通过全体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又努力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有力的物质条件保障。
始终坚持精神富裕的正确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坚持重在建设、以立为本,坚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努力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推动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引导人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扎实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传承弘扬。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14亿多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人们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更好推动优质精神产品的新创造。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将创新精神贯穿精神产品创作生产全过程全领域,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引导思想理论、文化艺术等相关领域广大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大胆探索,锐意进取,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创造,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用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建优拓广高品质精神食粮的供给之路。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让全体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努力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来。
- 热点
- 2022-04-29 19:16:01
- 热点
- 2022-04-29 19:15:46
- 热点
- 2022-04-29 19:15:30
- 热点
- 2022-04-29 19: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