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一定要帮我把这个墓管好啊!”在看苏州记者多方寻找下,4月2日下午,朱学山老人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完成了自己寻找战友叶伯稳的心愿,他对视频里战友的墓碑敬礼、落泪。
这场特殊的重逢,他等了近80多年,期待了近80年。
记者了解到,朱学山于1930年出生在南通海安。15岁参加革命,曾参加攻打如皋城、苏中七战七捷、如黄线、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解放后曾就读于第二军医大学,1965年9月他从南通调到苏州原解放军第100医院工作,退休后一直生活在苏州。
就在清明之际,老兵朱学山在和友人聊天的过程中,别人问起他还有什么心愿时,他第一个就想到一个他牵挂多年的老战友——叶伯稳,南通如皋夏堡村的民兵队队长。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杳无音讯。
于是,在网络上发布了寻找战友的视频,并表示,“如果他不在了,也希望能找到他的墓碑,我一定亲自去祭拜”!
朱学山旧照
朱学山老人和记者回忆,1945年2月,他参加革命时,作为青年儿童队总队长来到南通如皋的夏堡村,也就是在那时,他与叶伯稳相识。在朱学山的印象里,他个子高大,有一米七五出头,性格豪爽,当时的叶伯稳是夏堡村民兵队队长,更是他心里当之无愧的抗日英雄。
“他是一名神枪手,打日本鬼子一打一个准,当时就是他手把手教我打枪的,我能有今天,离不开他的帮助。我与他的关系可以说亦师亦友,师友情深。”虽然只相处一个月,叶伯稳这个名字却深深烙印在朱学山的心里,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忘记。后来朱学山从别人那里得知,叶伯稳可能牺牲在了战场。
朱学山和夫人的旧照
得知老人这一心愿后,记者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拨打了如皋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电话,并辗转联系到了如皋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思想政治优抚褒扬科科长沙声杰。
资料稀少,寻找起来并不容易。在系统查询信息的时候,沙声杰发现了与一位叶伯稳同名的老兵,身高、性格、抗战经历都颇为相似,只是当时并没有在战场牺牲。可惜的是,因为年代久远,系统里也没有叶伯稳的照片留存。
这位叶伯稳到底是不是老人牵挂的战友呢?记者通过多方寻找,打听到了老人后代的联系方式,和他们核实后,终于确定:此人就是朱学山苦苦寻找的战友。
视频连线画面
没想到,外公离开40多年,远在苏州还有一个老战友一直牵挂着自己的外公,叶伯稳的外孙陈书华得知后非常感动。记者帮他们拨通了视频电话,虽是初次见面,两人交谈起来却像老相识,说到关于叶伯稳共同的记忆点时,两人像个小孩一样激动点头,“是是,他高高的,人很豪爽的”。
叶伯稳的外孙 陈书华
陈书华告诉朱学山,外公叶伯稳出生于1908年,于抗日战争后期参军,解放后在夏堡村的渔场工作,1980年去世,享年72岁。朱学山则和陈书华称赞,那时候的叶伯稳在战场上非常英勇,是个让他仰慕的抗日英雄,他很想念他。
无意间被打开的一扇记忆之门,让陈书华感动之余,更多的是感谢。“谢谢你啊,这么多年了还一直牵挂着我的外公。”“外公去世时,我才20多岁,是你填补了他在我记忆中的空白。”……
视频连线画面
因为疫情还有身体种种原因,朱学山老人暂时不能亲自去墓地。为了帮老人完成心愿,就在4月2日下午,陈书华在如皋电视台记者的陪同下,去到了叶老的如今的墓地所在地——夏堡村三组。并通过视频“云祭扫”的方式,完成了朱学山的心愿。
朱学山指着屏幕上的墓碑,激动地念出了上面的名字:叶伯稳,是他!是他!说罢,他对着镜头敬了一个礼。并嘱托他们,“你们一定要帮我把这个墓管好啊!”
虽然快80年过去了,朱学山老人在和记者回忆起叶伯稳时,依旧满腔热血,并肩作战的场景似乎依然历历在目。
朱学山的儿子朱向明告诉记者,老人今年已经93岁了,记忆力也日渐衰退,但是对过去的事情、过去的人却记得越发清楚。当记者问及为何对战友叶伯稳念念不忘时,朱学山哽咽道:“他当时为革命做的贡献是很大的,我们现在条件都好了,祖国日益强大了,他如今却无法享受了。我不能忘记他,不能。”
有人说,一个人只要被记住就会活着,而叶伯稳也将一直活在朱学山的心中。
(看苏州专稿 文/钱果 视频/姚轶)
- 热点
- 2022-04-03 21:33:11
- 热点
- 2022-04-03 21:32:26
- 热点
- 2022-04-03 21:31:51
- 热点
- 2022-04-03 21:3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