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为“大食物观”贡献“江苏力量”

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这已不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到“大食物观”。作为“鱼米之乡”的江苏,当为“大国粮仓”做出应有的贡献,以“大食物观”托起舌尖上的幸福。

发力“全能型”,让百姓餐桌更“精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百姓对于食物的需求已从传统的主粮,转向了包括肉、水产等多样化食物。随着食物结构的转变,树立大食物观便非常必要。当前,在国际形势和疫情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守好“粮食安全”首当其冲,在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感的同时,我们更要向“全能型”选手全面发力。我国的“饮食地图”很丰富,未来,我国不仅要向土地要食物,更要向森林、江河湖海要食物,充分利用大自然的馈赠,挖掘更多的食物来源。除此以外,在保障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让餐桌变得更为精致。在食物品种、食物资源上进行多途径研发,打造农产品创新链,更好满足群众食物消费需求。

引领“生态型”,让百姓餐桌更“绿色”。“大食物观”虽是保障“米袋子”、“菜篮子”等各类食物的有效供给,缺了哪样都不行,但绝不是竭泽而渔,过度索取。“大食物观”不仅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延续,更与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一脉相承,是与生态紧密相连的食物观。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不仅需要“量”的追求,更要坚守底线,宜粮则粮、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在保护中发展,在不断的调结构中形成与市场相适应、与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生产格局。唯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条件下,大自然才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的物产,“大食物观”理念才能得到更好的践行。

贡献“江苏力量”,让百姓餐桌更“幸福”。江苏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去年,江苏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8279.2亿元,位居全国前列,淡水渔业产值全国第一。筑牢“大国粮仓”,“鱼米之乡”江苏当有新贡献。“十四五”期间,江苏计划投入近400亿元,建设5000万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吨粮田”。在农业生产上,江苏当充分发挥气候、土壤等方面的优势,稳步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的同时,积极推动新业态的发展。另一方面,更当充分发挥在科技、人文等方面的优势,积极践行“大食物观”。在农业种源上,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的攻关,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丰富种质资源库。在科技农业上,充分发挥人才优势、科技创新优势,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为大国粮仓提供更多智力与科技之撑。(林夕)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