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重点强调保障粮食安全问题,并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现在讲粮食安全,实际上是食物安全”,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了,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措并举、全方位保障食物安全供给。
树立大食物观,要以确保粮食供给为基石。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命根子”。我国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养活14亿人口,这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但这个奇迹的背后是对地力的大量消耗。因此要严守耕地红线,严禁挖湖造景、占用耕地等乱象,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要坚持藏粮于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分类改造盐碱地,努力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要坚定藏粮于技,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通过农业科技创新释放更多生产力,不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牢牢稳固“大国粮仓”的根基。
树立大食物观,要以构建系统思维为前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体现在食物结构变化上。大食物观不但要满足对能量摄入的总量需要,还要满足人们日益多元的食物消费需求,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缺了哪样也不行。要向整个国土资源“要食物”,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要树立“三物”理念,既要开发动植物潜力,还要挖掘微生物潜力,大力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要推进大食物安全治理体系能力建设,统筹大食物供给安全、质量安全、生物安全、环境安全,形成社会共治的食物安全治理体系。
树立大食物观,要以推进供给侧改革为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在需求端,要让人们吃得健康、吃出个性;在供给端,要提升农产品生产效益,还要拓展体验农业等多种功能。解决这些矛盾,要围绕市场化、品牌化、高效化做文章。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减少低端无效供给,拓展中高端供给,增加优质农产品生产。要坚持标准化品牌化路径,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品牌,让城乡居民买得起、买得到,更买得如意、买得放心。要深挖农业的高效生态潜能,大力推广立体农业、循环农业等模式,促进资源永续利用、生产生态协调发展。(宜声)
- 热点
- 2022-03-12 18:21:10
- 热点
- 2022-03-12 18:19:33
- 热点
- 2022-03-12 18:18:40
- 热点
- 2022-03-12 18: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