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攻坚克难 勇毅前行——代表委员谈开局之年砥砺奋进

  【两会特刊·实干】

 卷首语 

  开局之年谋新篇,真抓实干启新程。

  2021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发展成果如繁星闪烁,处处生机勃勃;惠民之举如春水浩荡,时时润泽大地。

  这是勇于担当的一年——代表委员心系国事、情牵民生,深入调查、建言献策,汇聚民意、凝聚力量。他们精准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真诚倾听百姓心声诉求,与亿万人民一起在神州大地谱写出一曲曲壮丽乐章。

  这是实干创新的一年——“稳”是基本盘,“进”是关键词。新形势下,各地用创新引领动力之变,协调激发结构之变,绿色撬动效能之变,开放助推格局之变,共享加速生活之变……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新作为正在孕育新的发展气象。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正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不断激荡新气象,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攻坚克难 勇毅前行——代表委员谈开局之年砥砺奋进


  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一家现代花卉产业园里,工作人员正对花卉进行日常管护。新华社发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丁元竹委员:

  发展,让人民得实惠

  2021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得到了进一步彰显和落实。

  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程建设,国家颁布实施了《“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继续推进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加大实现共同富裕的地方试点工作力度,大大提高了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政策实效。

  这一年,我对推进民生事业发展、扎实促进共同富裕、互联网游戏产业健康发展、推进互联网社会治理科学化等课题进行了深入调研,深刻感受到社会事业建设取得的突出成就。

  2021年,抓发展、稳就业、促就业等政策措施不断出台,中央和各级政府全方位落实就业服务政策,《“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等规划措施、政策文件相继出台,有力保障了就业稳定,提高了劳动者的技能,特别是保障了重点社会群体的就业,在国民经济持续恢复的同时,保持就业总体稳定。

  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中央和各级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居民消费支出持续恢复,基本生活消费增长较快,实现了稳增长与惠民生的互促共进。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20年实际增长8.1%,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不断缩小。西部地区的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其他地区,地区之间差距持续缩小。

  此外,高质量教育体系和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育改革继续深化,教育提质扩容工程稳步实施。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在抗击疫情中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逐步健全。包括社会救助和慈善制度在内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得到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成熟定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正在各地区、各领域不断融入实实在在的发展实践。(光明日报记者李慧采访整理)


攻坚克难 勇毅前行——代表委员谈开局之年砥砺奋进


  2021年12月10日,驻村干部和村民在贵州罗甸县龙坪镇顶访村脐橙种植基地搬运脐橙。新华社发

  苏州科技大学城市发展智库(高级研究院)副院长 宋青委员:

  “双碳”,从认识到行动

  “双碳”,是2021年的热词之一,也是我一直关注的问题。

  2010年,我在苏州市两会上递交了相关提案并代表民建苏州市委作大会发言,呼吁关注低碳经济发展。此后,我们在苏州建成首个巾帼“碳汇林”,创新义务植树形式,倡导低碳植树理念,增强全社会增汇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自觉意识。当时,一些人对碳、碳汇、碳中和概念并不了解,十几年后,“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关注度极高的“热词”。参与推动生态文明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的伟大进程,见证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不断加速、质量不断提升,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目前,“双碳”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实现这一目标,必将经历一个由认识到行动、由行动到深化认识的持续而长期的进程,这将对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影响。与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面临着过渡期短、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碳排放基数大、资源禀赋不足、成本高昂等诸多挑战和困难,实现碳中和将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程。为此,我们要把系统思维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打好减污降碳增汇低碳发展“组合拳”,推动构建低碳发展市场机制、价值实现机制、控碳机制,推进“双碳”工作蹄疾步稳、行稳致远,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之路。

  聚焦热点难点问题,委员履职要有一种“陪伴式成长”的坚守,既要有久久为功、持之以恒的韧劲,又要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始终保持建言献策的敏锐度。用奉献的情怀来履职,用创新的精神来履职,用勤奋的劲头来履职,应该成为委员履职始终如一的“打开方式”。(光明日报记者李慧采访整理)


攻坚克难 勇毅前行——代表委员谈开局之年砥砺奋进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一角(2020年6月7日摄)。新华社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 霍学喜委员: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加快。这意味着我们要将先进技术、现代装备、管理理念等引入农业,将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乡村面貌、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一年来,我致力于把大数据、信息化等新兴技术手段运用于金融、电商平台等领域的科技创新,给产业发展支招、为乡村振兴赋能。围绕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这一主题,我多次在省内外广泛走访,参加了全国政协组织的“金融新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调研,向全国政协呈报了有关金融新科技、数字农业、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创新等建议提案7份,依托政协移动履职平台发表意见和建议320条,有16条建议被相关部门采纳。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这是以县域为主阵地,夯实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基础、助推乡村产业兴旺的重大战略举措。通过优化县域创新创业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支持大中城市疏解产业并向县域延伸,有助于缓解大中城市的发展压力,也有助于营造有效的县域市场经济环境。同时,通过加强县域基层组织体系创新和产业治理能力提升,促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县域特色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将有助于形成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业态,进而提升县域经济的总体竞争力。

  当前,我国生物育种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但生物育种技术领域的原始创新依然较为薄弱,法律法规仍不完善,缺少企业主导型的生物育种技术研发和品种创新平台。今年全国两会上,我还将对推进我国生物育种技术产业化递交有关提案,建议加快实施生物育种重大科技计划,培育企业主导型产业化平台,营造生物育种产业化市场环境。(光明日报记者李慧采访整理)

  宁夏吴忠红寺堡区玉池村村民 马慧娟代表:

  治理讲究章法 凡事有据可依

  我来自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这里曾是一片飞沙走石的不毛之地。20多年来,在党中央移民搬迁政策支持下,亘古荒原引来黄河水,红寺堡陆续接纳23万多名贫困群众扎根落户、建设新家园,成为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安置区。

  超大型的安置区,移民来自四面八方,操着不同口音,有着不一样的风俗习惯,从重新组合的那一刻起,和谐融入就是一道“加试题”。

  治理讲究章法,凡事有据可依。红寺堡移民村治理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出了“55124”村级治理模式:“五步工作法”即提出议案、民主议定、公布告知、组织实施、监督管理;“五联记录本”即相对应的五联记录表;一张议事清单;乡村两级监督;乡镇、县区、地市、自治区四级联动督查。这五个数字,在基层矛盾化解和有效治理中发挥了大作用。

  就拿我所在的玉池村来讲,过去有村民为低保争个面红耳赤,为帮扶资金吵得不可开交,闹到最后,换来个心不服口不服的结果。自打“55124”模式实行后,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表决,群众参与议事的积极性可高了。现在,大到村里花钱上项目、小到低保和救助,都少不了听村民意见。民主的过程带来公正的结果,贴出去的公示单,大伙儿都没有异议。

  公开透明这一小步,让移民安置区有效治理迈出了一大步。民主,把移民群众凝聚到一起。这些年,玉池村先后走出4名人大代表,覆盖从乡镇到全国层面。从中,我看到了民主在基层治理中不断生长、充满活力。(光明日报记者王建宏、张文攀采访整理)

  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校长 库尔班·尼亚孜代表:

  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百姓生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文化滋润。

  2003年,我拿出全部积蓄,在家乡创办国家通用语言小学,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用教育为孩子们搭起一座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桥梁。如今,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的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楼、宿舍楼、餐厅一应俱全,学校也被纳入国家义务教育保障机制范畴,在校学生与公办学校学生享受同等“两免一补”政策。

  为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把旧校区改建为“中华文化大院”,让各族农牧民在大院内免费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和农业技术。大院还免费为当地各族群众提供器乐、戏剧、书法、茶艺、手工艺品等课程,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1年,“中华文化大院”被阿克苏地区命名为“文化润疆示范基地”“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2021年以来,我还积极推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乡入村生活化项目”,在乌什县依麻木镇与沙雅县古勒巴格镇等多个乡镇试点运营“润疆文化生活超市”,设计开发多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产品,以此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点一滴浸润各族群众心田。我曾多次到喀什、和田、塔城等地开展调研,并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进行了多场宣讲,深受群众欢迎。每次宣讲结束,我都会和各族群众交谈,倾听大家的意见建议。

  今年全国两会,我将重点围绕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乡入村、走进各族群众心田等提出建议。接下来,我将继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乡入村生活化项目”,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走进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还将帮助更多人学习国家通用语言,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光明日报记者李慧 光明日报通讯员史欣璐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03日 07版)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