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特稿之六】
又一个浩荡的春天迎面而来,又一场欢腾的盛会蓄势待发——2月4日,时值立春,北京2022年冬奥会即将拉开大幕;曾经辉耀神州大地的奥运火种,将再一次在“鸟巢”上空点燃。
大地回暖、万物苏萌。“飞雪迎春到”的喜悦之中,“双奥之城”准备就绪,即将兑现与世界的冰雪之约。
从2008年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2022年的“一起向未来”;从“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到“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奇迹在北京延续,梦想在世界传递。
体育之于国家,是国力的标识,折射一个民族的精气神;奥运之于中国,是百年的情结,见证复兴的光荣与梦想。
“在北京举办一场全球瞩目的冬奥盛会,必将极大振奋民族精神,有利于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也有利于向世界进一步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和平发展主张。”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高屋建瓴。
举办冬奥会,是为进一步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更是为了民之福祉、国之昌盛;奋进新征程,个人梦、冬奥梦、体育强国梦,汇入实现中国梦的时代洪流。
展国力,交一张写满奇迹的“发展答卷”
2月2日,在歌声、笑脸与旗帜汇成的欢乐海洋中,北京冬奥会火炬开始传递,500多名火炬手健步奔跑。当日,奥运史上首次机器人水下火炬传递惊艳登场,创造了“水火相融”的奇迹。
77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手持火炬,感慨不已。在他看来,北京成为“双奥之城”,归根结底离不开国家的繁荣富强,离不开党领导人民在新时代创造的发展奇迹。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以大历史观审视,体育总与国运相连,奥运梦总与强国梦交织。
1908年,文明蒙尘、列强环伺的中国。《天津青年》杂志发出“奥运三问”,在时人看来,无异于“痴人说梦”。
1932年,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中国。刘长春远渡重洋孤身出征奥运,新加坡《星岛日报》以“担架抬鸭蛋”的漫画,讽刺中国人空手而归。
1984年,改革开放、锐意进取的中国。许海峰射落奥运第一金,日本共同社评论,“这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一次壮举”。
2008年,蝶变腾飞、充满自信的中国。北京夏季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以48金位列金牌榜榜首。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称:“中国的体育实力、组织技巧和现代化形象令世人羡慕。”
2022年,自信自强、阔步走在新时代的中国,冰雪运动的火炬熊熊燃烧,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在新的历史坐标上举办的北京冬奥会,意义远不止于体育本身,而关涉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方面面。
借冬奥东风,新时代中国抓住新机遇,运筹大棋局。
伴随京张高铁、京礼高速全线贯通,首都“一小时交通圈”版图不断扩大,京津冀协同发展蹄疾步稳,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务实合作、成果丰硕,交出了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北至黑吉辽,南至云贵川,“冰雪经济”迅猛增长,验证着“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乘冬奥之势,新时代中国提供新方案,诠释新理念。
站在首钢三号高炉登高望远,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感叹:“谈到可持续发展,你只需要在这里看看。”多年前废弃的工业园区矗立起高水准的滑雪大跳台,建成了现代化的国家冰雪运动队训练场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使用的39个场馆中,10个利用既有场馆遗产、4个利用土地遗产;所有竞赛场馆100%使用绿色电力……这是中国发展理念变迁的缩影,也是“一起向未来”的科技力量和中国方案。
以冬奥为机,新时代中国创造新奇迹,激荡新动力。
面对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挑战,北京冬奥筹办工作不断、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全部兑现;克服冰雪运动基础薄弱的难题,通过“全项目开展、全项目建队、全项目训练”,很多冰雪项目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党的领导和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鲜明彰显于逐梦征途中。
几度物换星移,冬奥梦与中国梦交相辉映,映照出中国由体育弱国向体育大国再向体育强国迈进的不屈步履,映照出中国人民赢得历史主动、坚定历史自信的勇毅身影。
强精神,绘一幅凝心聚力的“奋斗新图”
2月2日晚,北京冬奥会冰壶项目比赛在冰立方率先打响。中国冰壶混双组合范苏圆/凌智击败瑞士组合,首战告捷。
“比赛前我们就想,一定要在新年第一场比赛给大家一个‘开门红’!”赛后,范苏圆说。
“年轻的中国冰雪健儿经过各种磨砺已经有了底气和志气,他们将在主场力争创造我国冬奥会参赛历史最好成绩。”本届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秘书长倪会忠信心十足。
“为了祖国冲冲冲,不负人民拼拼拼!”1月25日清晨,洪亮有力的口号声响彻天安门广场,中国体育代表团100多名运动员和教练员代表在此观看升国旗仪式,并宣誓出征。
队伍中,领誓人武大靖目光坚定,心潮澎湃。
“胸前的国旗,就是我们奋斗的‘发动机’,就算吃再多苦,也要昂首向前、勇攀高峰。”这位曾在平昌冬奥会为祖国夺金的短道速滑名将相信,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能将困难逐个击破。
场上顽强拼搏、永不言弃,场下阳光亲和、落落大方,胜不骄、败不馁,展现大国风范——冰雪健儿所代表的,正是新时代中国青年乃至全体国人的集体风貌。
这种力量与风貌,从赛场内、赛道上,延伸到这片热土的各个角落——
“小时候身体不是很强壮,父母就把我送去滑冰。”正是得益于冰雪运动磨炼出的体魄与韧性,前短道速滑运动员李佳军在1998年长野冬奥会上斩获银牌,成为中国首位夺得冬奥会奖牌的男子运动员。令他欣慰的是,北京冬奥会筹办以来,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我国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已达3.46亿人,全国冰雪运动特色学校2062所,为世界冰雪运动开启新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背起雪板、穿上冰鞋,在冰雪世界中增强体质、锤炼意志。
两千多个日夜,蓝图变为现实。同时间赛跑、与困难较量,科研人员奋力攻关、建设者们日夜兼程,北京、延庆、张家口三大赛区12个竞赛场馆均按筹办要求在2020年年底如期高质量交付,“中国制造”尽显威力,“中国速度”举世瞩目,“中国智慧”大放异彩。从夏奥会到冬奥会,中国从学习奥运标准到树立奥运标杆,完成了巨大的成长与跨越。
近两万人参与,志愿服务蔚然成风。自赛会志愿者招募工作启动以来,超过100万人递交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申请。“燃烧的雪花,梦想照亮天与地;勇敢地出发,热情的雪为大地融化”,志愿者们唱响充满激情与爱的歌曲,活跃在赛场内外的平凡岗位上。他们是生动的“中国名片”,也是冬奥梦的执着追梦人……
“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
承载梦想、写满期待。一幅幅“奋斗新图”,定格了亿万民众的冬奥梦、中国梦,向世人展示着一个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中国;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敢于争先的拼搏精神、扬我国威的民族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无尽力量。
向未来,谱一曲携手共进的“团结之歌”
“手绘画收到了,很暖心!”1月31日,张家口,澳大利亚运动员布里特·考克斯在新闻发布会上向未曾谋面的中国小朋友致谢。在她看来,这幅画着女滑雪运动员站在高山之巅的画作“意义非凡”。
体育是人类共通的语言。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对体育精神的追寻,跨越东西,穿越千年。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2000多年前,孔子谈到“射”这项运动时说。
“体育应造就体格健壮的勇士,并且使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体格。”几乎同一时期,遥远的西方,柏拉图如是说。
共识凝聚于《奥林匹克宪章》:“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
时间定格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世瞩目。
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战争阴云远未散去,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生物安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实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世界人民的梦想和期待。
这是一个屹然砥柱立中流的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谱写人类反贫困史新篇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幅提升人类社会整体发展水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进入动荡变革期的世界提供新模式……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
这是一座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芬兰外交官表示“北京将实现一代运动员的梦想”,俄罗斯音乐人为北京冬奥会谱写歌曲,来自约90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希望在冰雪上留下自己的印记……超越国界和种族,坚持互利与共荣,北京冬奥会把各国人民凝聚在一起。
冬奥梦交汇中国梦。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世界之中国。
——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北京冬奥会办奥理念与《奥林匹克2020议程》设定的奥林匹克改革思路高度一致。
“雪如意”依山谷天然地势而建,“冰丝带”制冰方式碳排放趋近于零,“水立方”变身“冰立方”,这些中外专家协同规划的场馆,让人们共享科技之美、生态之美、生命之美。
——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团结、和平、友谊、进步的奥林匹克理想高度契合。
在国际疫情严峻复杂的当下,第76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休战决议,173个会员国共提该决议,创下近几届冬奥会休战决议共提国数量新高。
“这场盛会一定能够展现世界如何克服困难,一起变强。”国际奥委会奥运会部执行主任克里斯托弗·杜比坚信。
有梦想,有舞台,就有未来。冬奥梦与中国梦紧紧相连,“双奥之城”的“冰雪奇缘”,为奋进新征程汇聚磅礴力量。
携手共命运,一起向未来!
(本报北京2月3日电 记者王琎、方莉、王斯敏)
- 热点
- 2022-02-04 15:53:13
- 热点
- 2022-02-04 15:52:42
- 热点
- 2022-02-04 15:52:23
- 热点
- 2022-02-04 15: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