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新局2021·向两会报告丨民生答卷暖人心,托起“稳稳的幸福”

交汇点讯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过去一年,江苏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优先保障民生支出投入,兜住民生底线,补齐民生短板,持之以恒增进民生福祉。

一件件惠民实事落地有声。“双减”有力推进、老百姓医疗报销额度不断上升,退休人员养老金、最低工资标准等城乡居民基本生活待遇稳步提高……住房、教育、医疗、养老、救济等方方面面取得积极进展。江苏民生答卷温暖人心,百姓幸福更有质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得到充分体现。

“安其居”“乐其业”,稳住民生“压舱石”

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各级政府孜孜不倦的追求。



1月8日,总投资约2亿元的无锡市惠山区国际人才社区改造项目竣工交付,这是无锡市首批保障性租赁住房交付。利用产业园区配套用地,惠山区国际人才社区改造形成了1031间多种风格的小户型公寓,配备健身房、公共客厅、共享厨房、篮球场等设施,可为1500名青年人才提供拎包式入住和一站式管家服务,将有效解决周边四个园区青年人才的住房问题。

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是新发展阶段住房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2021年5月,住建部将我省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5个城市确定为全国40个重点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城市。“这5个城市申报2021年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计划95639套(间),约为全国计划的1/10。”江苏省住建厅副厅长范信芳说,5个城市采取有力措施,至2021年11月底,已全部完成计划任务,共开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95708套(间)。



过去一年,更多苏北农民群众圆了“安居梦”。苏北农房改善三年攻坚战“收官”,“三年改善30万户”的省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江苏乡村大地建成了一大批承载乡愁记忆、体现现代文明的新型社区。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居梦”不断照进现实的同时,“乐业”好消息不断。“2021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40.21万人、同比增长5.6%,占全国近1/9,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发挥了重要‘压舱石’作用。”江苏省人大代表、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张彤说,我省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积极推动《江苏省就业促进条例》立法,制定实施《江苏省“十四五”高质量就业促进规划》,把“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纳入高质量发展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压紧压实促进就业工作责任。“免申即享”落实社保降费率和稳岗返还等政策,累计惠企160亿元,助力市场主体持续发展、稳定就业岗位。

关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退捕渔民等重点群体就业,2021年,江苏将新开发7000个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作为省政府民生实事之一加以推进。全省全年新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5.4万人。为帮助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和就业质量,江苏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全年支出专账资金38.95亿元,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48万人次。全省还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作用,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超过110亿元,扶持39.69万人成功自主创业、带动就业67.7万人。

紧盯难点痛点,民生改革举措有力

教育医疗关系千家万户。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2021年, 江苏紧盯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教育医疗两大领域改革举措有力,交出“亮眼”成绩。

2021年年底, 教育部“双减”监测平台上,江苏校内减负的指标全部达标。教育部对江苏“校内减负”工作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江苏有97.51%的学生对“校内减负”工作表示满意,97.68%的家长对“校内减负”工作表示满意。目前,江苏6248所义务教育学校均开展课后服务,全面推行“5+2”模式,江苏义务教育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比例为94.26%,全程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占比为87.17%,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的比例为92%。

周末节假日不再有校外学科培训、平日里的书面作业也变少了、小区里面玩耍的孩子多了、双休日图书馆和展览馆的学生多了……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推行,江苏的义务教育学校正发生喜人变化。

“以前作业多,一天只能睡6个小时,现在每天能保证8到9个小时的睡眠。”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初中八年级七班学生倪瑞晨说。该班数学老师夏雪峰告诉记者:“大部分学生每天在数学作业上耗时最多,我们一方面控制好作业量,专挑价值高、知识巩固作用强的题目,另一方面通过针对性辅导,让学生放学前优先清掉数学作业。”

江苏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说,“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生作业负担较过去有所减轻。各个学校都出台了作业管理制度,实行作业公示,作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比如南通海门新教育小学布置了学生每天回家后完成200个跳绳的体育作业,南京建邺区莫愁湖小学布置了学生回家后帮助父母打扫卫生等劳动作业等,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看病难,看病贵,是困扰很多人的大问题。民之所盼,政之所向。2021年12月1日,江苏推出首款面向全省、与基本医保相衔接的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产品—“江苏医惠保1号”,参保不限年龄和病史,着力解决群众医疗费用负担较重问题,一个月内投保人数突破200万人。

今年1月初,淮安市居民医保参保人徐亮因心脏疾病入院治疗,共发生医疗费用43986.4元,医保报销后徐亮将个人承担的17917.51元费用提交理赔申请。1月11日,徐亮便收到了来自江苏医惠保理赔人员发放的4522.82元赔付款。这项医保制度建设的重大突破,正让更多老百姓受益。



江苏省人大代表、省医保局局长周英介绍,过去一年,我省落实国家和省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结果,240多个药品、2000多个品规医用耗材价格明显下降,完成省级及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3次,让参保患者用上更多质优价宜的产品,累计节约资金超180亿元。我省创新建立国谈药“双通道”管理机制,通过医院和零售药店两个渠道保障用药,将167个国谈药纳入“双通道”,118个实行单独支付,基金支出53.34亿元,惠及1455万人次,保障群众用药权益。

江苏全面推进医保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建设32个省级“15分钟医保服务圈示范点”为引领,带动各市建设104个市级示范点,参保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享受高效便捷医保服务。同时,异地报销不用跑腿了。江苏实现与所有省份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全面开通省内定点零售药店异地联网购药直接结算。医保电子凭证激活人数超过4800万人,基本建成覆盖全省的12393医保服务热线,“掌上办”“网上办”“电话办”更加便捷。

兜牢民生底线,夯实共同富裕之基

2021年12月,江苏启动困难家庭慈善救助“家电包”活动。活动现场,捐助单位、帮扶县(区)及省慈善总会三方签订捐赠协议书,募集慈善救助款720万元,将惠及1.2万户城乡困难家庭。每个家电爱心包价值600元左右,具体包括小冰箱、电饭煲、取暖器、电风扇、电水壶、微波炉、电磁炉等小家电组合。救助对象为苏北5市的12个省重点帮扶县(区)里有家电需求的低保、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困难残疾人等家庭。每个县(区)1000户。



奋进新征程时,江苏始终心系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持续兜牢民生保障底线,确保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掉队”。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全省各地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地区农房抗震改造。据统计,2021年,全省启动实施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3617户,截至11月底,已竣工3479户、竣工率96%。

过去一年,江苏完成33906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改造提升100个标准化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各地于2021年7月初,按要求将省定城镇和农村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30元、90元以上;建成100个省级儿童“关爱之家”示范项目……温暖人心的民生举措接连落地。



目前江苏已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为基础,涵盖受灾人员、医疗、教育、住房、就业、临时救助和社会力量参与的“8+1”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在全省推行乡镇(街道)“一门受理、协同办理”运行机制,全面实施“救急难”、重残重病“单人保”、低保缓退渐退等政策,保障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同时,江苏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统筹调整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础养老金,人均增幅达4.5%左右;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省定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73元,持续落实困难群体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登记、代缴社保费、享受待遇等三个“100%”帮扶政策,全年为60.33万名困难人员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1.22亿元;全年向85.15万人发放失业补助金26.16亿元,失业保险金人均每月1699元。

2021年8月1日起,江苏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一、二、三类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分别调整为2280元、2070元、1840元,平均增长13%以上,一类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居全国第四位。保障灵活就业劳动者权益,江苏还创新制定了基层快递网点参加工伤保险办法,深入实施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和实习生参加工伤保险办法,取消了外省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张彤表示,人社部门将持续完善社保制度,探索长三角区域联动调整和发布高温津贴等劳动标准,健全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机制,促进工资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合理,努力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白雪 黄红芳 金亦炜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