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12月16日电 题:鸟儿恋上黄河口——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走访见闻
新华社记者王念、吴书光
入冬以来,山东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景色更像风光影片精美的画面——水波荡漾之间,片片浅滩上芦花如雪,成群的候鸟或惬意漫步,或展翅翱翔,动听的鸣叫声此起彼伏。
黄河从山东东营汇入渤海,其冲积而来的黄河三角洲拥有暖温带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1992年,这里设立了总面积15.3万公顷的国家级保护区,在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3年,黄河三角洲湿地被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18年,东营跻身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之列。
记者探访保护区看到,丹顶鹤步履优雅,白鹤、疣鼻天鹅和白琵鹭正低空盘旋,性格孤僻的东方白鹳除了外出觅食,多数时候一雌一雄静静地守在巢穴里……
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电线杆上直径数米的东方白鹳的巢。新华社记者郭绪雷 摄
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负责人刘静告诉记者,保护区鸟类由建区时的187种增加到现在的37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5种、二级保护鸟类65种。38种鸟类数量超过全球总量的1%。每年有数百万只鸟儿经由这里迁徙,其中一部分甚至在此越冬和繁殖。
这是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里拍摄的大白鹭。新华社记者郭绪雷 摄
“这里是鸟儿迁徙的重要中转站,有‘鸟类国际机场’的美誉,迁徙高峰期异常繁忙。”保护区科研人员赵亚杰说,全球9条鸟类迁徙路线中,东亚-澳大利西亚和环西太平洋2条线路经过黄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两只丹顶鹤在水草间栖息。新华社记者郭绪雷 摄
去年以来,黄河三角洲陆续发现了白鹈鹕、勺嘴鹬等珍稀鸟类。但在科研人员看来,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是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见证,它们最早只是在迁徙中途经黄河三角洲,2003年开始在此筑巢,2005年首次野外繁殖2巢7只幼鸟。观察显示,今年东方白鹳繁殖雏鸟120巢324只,累计繁殖2278只。“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这里无疑是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繁殖地。”赵亚杰说。
这是东营市垦利区防潮堤附近拍摄的鸟群。任小杰 摄
记者了解到,保护区既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又主动作为、科学作为。比如,东方白鹳喜欢在高大的乔木筑巢产卵孵化雏鸟,而黄河三角洲没有这一类乔木,经过认真研判,保护区为东方白鹳搭建了115个人工巢,事实证明这种做法见效了。记者看到,高高的水泥杆上,直径2米多的鸟巢颇为醒目。
与此同时,自2002年以来,当地利用黄河调水调沙的有利时机生态补水,先后实施东方白鹳、黑嘴鸥等关键物种栖息地保护工程,鸟类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
“水是湿地的生命,有水有鱼、有鱼有鸟。”保护区一千二管理站站长王天鹏说,连续多年的补水有效遏制了湿地退化等现象,生态得到修复,湿地生物多样性稳定增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鸟儿到这里栖息繁衍。据山东黄河河务局介绍,刁口河是黄河1976年改道前的流路。2010年至今,这条流路生态补水达3.81亿立方米。
由于对繁殖地要求苛刻,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嘴鸥常常被视为湿地生态环境变化的指示物种,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1992年,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2处黑嘴鸥繁殖地,此后其种群不断扩大,今年春天的调查显示,其繁殖种群首次超过1万只。
记者采访了解到,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野生动物、植物分别达到1630种和685种。保护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许明德说,他们坚持用生态的办法治理生态,宜林则林、宜湿则湿,2017年以来保护区湿地面积增长了12.3%、188平方公里。
绵延不绝的翅碱蓬把广袤的滩涂染成红色。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据了解,由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等8处自然保护地整合而来的黄河口国家公园,已进入创建实施阶段。本着打造全国首个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的目标,当地正扎实推进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促进生态系统更加健康,进一步提升生物多样性。
- 热点
- 2021-12-17 08:44:00
- 热点
- 2021-12-17 11:55:50
- 热点
- 2021-12-17 11:54:53
- 热点
- 2021-12-17 11:5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