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金峪镇沟北村温室大棚内却温暖如春。走进一座标准化大棚,50余株樱桃树已发出新芽,果品预计春节后可上市。沟北村共有大棚上百座、面积超过400亩。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借助苏陕协作投资2万多元的樱桃预冷分拣设备和果品清洗池项目已基本建成,将帮助该村的果品走质优价高之路。
“我学会大棚管理技术后,每年工资有4万多元,日子越来越有奔头。”沟北村村民王得民笑着说。除了工资,王得民家10亩耕地每年有3000多元流转费用,还有一定的集体经济分红。“我们村两面挨着深沟,自然条件差,原来是远近闻名的‘穷沟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李存才告诉记者,近些年通过改革盘活资源,实现了规模效益和品牌效益,让一眼望到头的贫困村变成了很有看头的示范村。
近年来,合阳县相继实施农村“三变”改革、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并行改革、系统集成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等,突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和县域经济,为助推沿黄流域乡村振兴积累了丰富的改革实践经验。
记者来到安康市岚皋县民主镇巧妹子手工艺合作社时,展柜上摆放着毛绒玩具、串珠、香囊、围裙等手工艺品。合作社负责人何玉霞是一名返乡创业大学生。她告诉记者,合作社成立一年半来已吸引500余人,产品融入了地方特色,通过旅游景点、电商等渠道销售到山外。
岚皋县长期面临“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难题,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实施易地搬迁9262户、30044人,占2016年以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70%。但受择业观念、疫情防控等因素影响,社区工厂上岗率较低。“我们的初衷是解决进不了社区工厂的妇女就业问题,帮助大家快速融入新社区。”岚皋县妇联主席谢贤梅介绍。
陕西将辖区内11个国家级和15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作为重中之重,实现安排优先布局、资源投放重点保障、政策措施倾斜支持,每年每县至少安排1000万元用于特色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
在平利县,入户“六问”成为热词,即问收入支出、产业就业、住房安全、饮水安全、教育保障、医疗保障,以此确保群众稳定增收不返贫。平利县建立台账,对脱贫监测户、边缘户劳动力就业情况实行“挂图”监测、动态管理。2021年,该县脱贫劳动力就业达29346人。
“如今路修好后,村民通过互联网就能把水果直接卖到西安、北京等大城市,收入平均增加了20%以上。”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永安村党支部书记胡全钢表示,宝鸡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促进“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努力改善农村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条件。
陕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孙亚政表示,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切实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奠定坚实基础。(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开新 雷婷)
- 热点
- 2021-12-10 12:51:50
- 热点
- 2021-12-10 12:50:58
- 热点
- 2021-12-10 12:49:53
- 热点
- 2021-12-10 12: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