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江河湖海见苏州 奋勇前行开新局 | 文化长江 让千年文脉赓续绵延

襟江带湖、因水而兴的苏州,有着近158公里的长江岸线。长江与苏州的湖泊河流相通相融,滋养着这里的居民,成就了姑苏繁华,更孕育了江南文化。近年来,苏州全力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积极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

  长江是江南水乡的主脉,她把众多江湖河荡连接起来,勾勒出如人体脉络般的轮廓。氤氲的水汽,为这片土地笼罩起一层诗意。

  曾经很难相会的“长江头”和“长江尾”,如今是一年一会。11月14日,2021长江文化节如期而至,这已是张家港与长江文化节的第18次“遇见”。18年前,张家港率先扛起弘扬长江文化的大旗,携手长江流域12个省、市、自治区,创新性的构筑起长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高地。今年,18岁的长江文化节迎来了自己的“成人礼”,通过“线上+线下”四大系列、9项主题活动的联动,为观众带来全新文化体验。

  长达30米的“长江百鱼东游入海图”是“未来非遗”当代视觉艺术展的展陈作品之一,现场还展出“心灵手巧·长江锚”、“纳百计划”等作品,全部是由非遗技艺传承人及800位市民共同完成的。可以说,这不仅是一次传统非遗与当代艺术融合创新的文化实验,更是一场艺术家与普通市民共同创作的行为艺术。

  在展览现场,雪白的棉絮象征着长江里翻腾的浪花。长江元素让港城“传统弹棉技艺”赋予新的艺术内涵,既有文艺范,又有烟火气。创新,始终是苏州文化的灵魂,而张家港无疑就是那朵长江文化带中恣意绽放的“后浪”。

  在长江文化博物馆内,一场“考古里的长江文明”展览串联起了长江文物考古的发展史。这场展览叫做“风起黄泗浦” ,是全国首个以考古展览为主题的沉浸式考古展现场。

  遗址、河道、方桥、铭文砖…创意性地复原了当下张家港黄泗浦考古工地及唐宋黄泗浦港口,一走进展厅,便能够融入考古环境之中。精心设计的剧本推理,让观众在游戏中获得线索,拼接历史碎片。16处长江流域重要考古遗址出土的100件文物珍品组成强大的参展阵容,生动展现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邀请市民走进来,在传承和创新中走上激活之路。

  张家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忠影表示,长江文化博大精深,需要开展和集中展现,通过长江文化艺术节更多地担当起弘扬长江文化的艰巨任务,把长江的优秀文化和旅游的资源,更好地呈现在市民面前。

  长江水兜兜转转,流遍了苏州的寻常巷陌,滋养了枕河人家的生生不息,更见证了江南文脉的延续。在历史学家眼中,温婉的江南水乡还有豪气的另一面。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太仓,自元朝起,就是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600年前,“航海先驱”郑和率庞大船队锚起太仓、顺风远航;600年后,太仓人在江边建起了一座122公顷的郑和公园,18米高的郑和铜像“眺望”长江,为太仓港的现代化标上历史的注脚。

  郑和纪念馆馆长姜慧介绍,郑和七下西洋,当时分成宝船、战船等等各种类型的船只,其中郑和宝船是由南京宝船厂所造的,郑和公园对外开放时也邀请南京的宝船厂,重新来量身打造郑和宝船。

  公园里的郑和纪念馆,用场景打造、文物展陈等方式,讲述了“七下西洋”的时代背景和深远意义。虽然郑和不是太仓人,但是他七下西洋,每次都从太仓出发,在太仓招兵买马、准备物资,这种开创事业的胆量和气魄,也被深深植入了这座城市原本温婉的血液里。

  曾经的“万国码头”,如今是长江内河第一大港:太仓港。曾经的起锚地,如今也传承了郑和下西洋所传递出的“开放、开拓”大航海精神,向着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田园城、幸福金太仓”的目标乘风破浪。而纵观整个苏州,历史上就是文明、文化交汇之地,沿江两岸更记录了无数走出去、迎进来的交流往事。

  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方世南介绍,长江从经济效益到文化效益来说,苏州都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的主阵地,发展长江文化也是“共抓大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建设苏州“江南文化”的重要内容,长江文化本身也是值得深度开发的一个富矿。也就是说如何把长江的生态文化作为文旅融合的一个产业,特别是推进苏州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发挥它的作用 ,这是大有文章可做的。(看苏州时政专稿 王佳珍 乔亚萍 陆劲云 朱振海)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