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21年,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着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这几年来,全球经济遭遇新冠肺炎疫情打击,但中国经济保持了增长态势。2021年,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态势持续向好,高新技术行业利润增速与投资增速保持高位运转,新旧动能转换在疫情期间得到加速。

  国家高新区经济增势良好

  国家高新区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战略支撑和新增长点。今年1月份至8月份,169个国家高新区实现营业收入29.5万亿元,同比增长21.9%;利润总额2.3万亿元,同比增长36.8%;出口总额3.0万亿元,同比增长25.4%;国家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7.8%,较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国家高新区新注册企业43.6万家,同比增长34.1%。

  “这些数据显示,国家高新区经济保持良好增势,创新创业持续活跃。”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贾敬敦说。

  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等高新区的表现颇为突出。1月份至8月份,中关村科技园区技术收入9966.8亿元,同比增长26.3%,新产品销售收入5925.8亿元,同比增长96.0%,两者合计约占总收入的三成,收入结构持续优化;企业利润率10.5%,是上年同期的1.6倍。1月份至8月份,武汉东湖高新区主导产业继续强劲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完成规上工业产值1255.2亿元,同比增长40.2%。

  高新区为园区企业排忧解难,优化各项服务。

  “海淀创业园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服务见成效,金额创新高。”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主任赵新良介绍,海淀创业园分类整合800余家优质合作机构资源,高效链接融资需求,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021年已举办“三三会”、投资人见面会等9场融资对接活动,180家次企业、600余家次投资机构参加。他们还联合北京股权交易中心,累计免费推荐240家优质企业登陆“四板”,帮助企业规范化经营,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

  高新区积极响应科技自立自强要求,推出多项改革。

  “岷山行动”计划是成都高新区今年推出的特色做法,以解决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的实际能力和成效为评价标准,揭榜挂帅。首批需求榜单发布后,共吸引申报团队92个,其中包括18个院士领衔团队。目前,已有成都岷山氢能及碳中和技术研究院、成都岷山功率半导体技术研究院等6个新型研发机构成功揭榜,获得扶持资金约4.5亿元。

  “成功揭榜的团队需签署揭榜任务书,立下‘军令状’,按照既定目标和‘里程碑’节点全力攻坚,并采取‘一年一考核,三年一淘汰’的管理方式,及时中止未履约或进展不佳的项目。”成都高新区科技人才局副局长王小宁说。

  高新技术企业高效运行

  高新技术企业群体逐渐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当前,全国共有27.8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仅占全国企业总量的0.6%,研发经费投入却高达1.33万亿元,超过全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的70%。

  一些高科技龙头企业瞄准未来加大投入。

  在11月18日的广州车展上,科大讯飞智能汽车携众多智能化交互产品亮相,正式发布了一套“飞鱼智能音频管理系统”,全自主知识产权的3D沉浸环绕音等高级音效算法可对音频进行即时的高质量还原,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饱满的聆听体验。

  “汽车的产业链条长、技术复杂度高,在万物互联的背景下,汽车已经成为人工智能应用的主战场之一。”科大讯飞总裁吴晓如表示,当前科大讯飞正从智能交互、智能服务、智能声场等多层面共同发力,助力汽车产业全面升级。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迎来新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科大讯飞已在汽车领域深耕18年,交付车型1000余种,汽车前装搭载量逾3100万,年装机量超600万。

  一些传统工业企业用科技带动转型升级。

  新安化工是国内草甘膦生产行业龙头企业。针对行业普遍存在的“烟气拖尾”现象,新安化工加大科技攻关,在全国范围首创“定向转化烟气深度治理技术”;投资2000余万元,用于6项草甘膦副产品磷酸盐粗品生产后续尾气处理技术新增项目,定向转化装置烟气治理系统实现了工艺的提质改造和环保装置的更新换代。

  新安化工磷酸盐装置主任余美冬介绍,该技术对定向转化烟气进行深度治理,实现了化工生产尾气的超低排放。“我们相信,率先提标改造的企业能获得市场先机,实现转型发展。”

  高质量的投入带来高质量的产出。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截至2021年9月底,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有效专利总量561.7万件,较去年同期增长15.8%,其中有效发明专利112.7万件,同比增长20.1%。

  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和发展,成为各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据统计,今年1月份至8月份,全国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10.1万家,以占全国规上工业企业总体25.1%的比重拥有37.3%的资产总计,实现了33.4%的营业收入和40.3%的利润总额。

  “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企业总体运行良好,效益型指标普遍好于全国水平。”贾敬敦说。

  创新创业活力持续释放

  2021年,中国“双创”活力持续迸发,创新创业不断升级。科研机构主动对接市场,技术合同交易总量增长明显。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在新冠重组疫苗、治疗性抗体、聚酰胺产业低碳智造和作物抗病创新品种培育等领域做出了突出成绩,产生的市场价值超过千亿元。研究所所长钱韦介绍,研究所以重大需求和目标牵引基础研究,在“微生物前沿”“生命与健康”和“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等核心创新领域,建立以“创新链带动产业链”的高效联动机制,盯紧重大任务目标,以现代疫苗、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微生物组等现代生物技术为利刃解决现实中的突出问题。

  “火炬中心加快完善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不断畅通技术要素进入经济体系和产业体系的渠道。”贾敬敦介绍,截至2021年9月20日,共登记技术合同347748项,成交额2071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4%和45.6%,技术合同交易总量延续增长态势。

  科技创新载体服务能力持续提高,帮助企业渡过疫情难关。

  今年前三季度,在2251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中,提交统计的1692家众创空间服务创业团队4.6万个,为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减免房租总计2.1亿元;在1287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中,提交统计的1093家孵化器在孵企业9.1万家,为在孵企业减免房租总计3.7亿元;在139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中,提交统计的103家为在孵企业减免房租3806.7万元。

  中国科技开发院院长杨斌介绍,截至目前,中开院孵化体系已在全国范围内运营有30家孵化载体,在孵企业数量1815家,累计毕业企业1164家。“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为应对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中开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深圳孵化基地及全国各控股基地先后为入驻中小科技企业共减免租金、孵化服务费等费用达1700万元。”

  科技企业获得金融机构持续支持,科技股日益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力军。

  据统计,截至8月底,51.1%的高新技术企业获得金融机构贷款支持,获得贷款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较年初增加5655家;14.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获贷余额88687.7亿元,平均每家企业获得贷款支持6246.6万元;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为42.9%,获得贷款支持的企业数较年初增加5723家,累计获贷金额超过1万亿元。

  截至9月底,高新技术企业在上交所主板、深交所主板市场公开发行股票占比43.9%、50.2%,在上交所科创板、深交所创业板公开发行股票占比95.0%、87.1%。(经济日报记者 佘惠敏)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