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以江河为笔,答好“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时代考卷

时间是宏图的见证者。以江河为笔,这是一张正在奋笔疾书的时代答卷。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站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点,明媚冬日温暖着的江苏大地,充满希望和活力。牢记嘱托,勇毅前行。今年以来,砥砺奋进的江苏一步一个脚印,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以探路者的自觉、破局者的勇气、赶考者的初心,交出了一份厚重的“强富美高”新答卷。

探路,高位之上求更强

倏忽秋又尽,江苏大地万物收藏,新一轮的蓬勃与期待蕴藏在此间。就在几天前,苏州企业旭创科技带着最新成果奔赴北京,站上中国科技最高领奖台,并一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服务国家战略再一次献出“含金量”十足的江苏智慧。“先进封装技术是半导体性能提升的关键,我们在这一技术‘无人区’拓荒10余年,期待能换取整个行业的繁花似锦。”公司CEO刘圣深知,一个关键技术对贯通产业的重要性。

核心技术一旦“自主可控”,产业回报便“纷沓而来”。今年一季度,江苏全境出口的半导体产品总额突破520亿元,截至今年5月,全省半导体的出口额高达878.7亿元,成为国内当之无愧的芯片制造高地。

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走在前列”的江苏需要回答新的“时代之问”:在高原之上再攀高峰,经济高位何以更强?以“探路者”的实践,江苏正奋力作答——

培育新优新势,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产业台阶步步上,创新内涵日日新。

在最受关注的集成电路产业,江苏涌现出华虹半导体、芯华章等一大批技术领军企业,以“勇往直前”的担当,自觉肩负起为行业“探路”的使命。“巨头企业‘云聚雨集’,带动关联企业创新链集聚,构成全新的产业创新体系,形成了一个开放式的‘创新漩涡’。”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张华谈到,当前,芯片企业突破万家,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前三,成功走出了一条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驱动,技术引领产业转型的发展新路径。

闯前人未经之路,辟前人未历之境。强,就是要在新坐标中持续增强创新驱动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数据是最简练,也是最有力的体现——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8%,高于全国4.0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5.8%,较2020年提高1.3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2.6%、11.0%,较去年同期分别回升23.8个、47.2个百分点。

扛起新使命、开创新局面,江苏还始终放眼全球市场,坚定不移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形成新时代制度型开放新优势,加快构建陆海联动、东西互济、各展所长的开放新格局,畅通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通道,努力在全国率先建成开放强省。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实际使用外资220.9亿美元,同比增长27.8%,利用外资规模继续保持全国首位。

马行千里,不洗沙尘。新征程上,江苏紧紧咬住“率先”“走在前列”的要求,一着不让、一步不落,为全国发展大局贡献“江苏力量”,以创新引领的制造业、开放共赢的外向型经济、开拓进取的企业实践,在各个层面都为全国发展贡献了“江苏探索”。

破局,软肋也能成铠甲

冬日江风凛冽,来到江苏南通海门东布洲长滩公园,却是一派暖意盎然。三三两两的游人,带着玩耍的孩子,在这里近距离欣赏长江壮阔风景,潮起潮落间感慨变化之大。以生态绿廊“勾勒”江海,今年以来,江苏坚决扛起长江大保护政治责任,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当前,长江江苏段干流水质稳定在Ⅱ类,主要支流优Ⅲ比例96.5%,全省210个国考断面水质无劣Ⅴ类。前三季度,全省PM2.5浓度同比下降14.3%,优良天数比例81.2%,同比上升1.8%。其中,9月份PM2.5浓度为20微克/立方米,为2015年来最低值。

“作为东部发达地区,我们不仅自觉补齐生态短板,更为发达地区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破局。”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江苏率先划定省级生态保护红线、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改革,以制度护航天更蓝、水更碧。

远山如黛,近水含烟。软肋转变为铠甲,一脉相承的还是宏图。今年以来,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足,江苏锻长板、补短板、筑底板,大力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沿着高铁看江苏”成为现实。1月1日8点16分,C3887次列车从南京南站驶出,2小时39分钟后,抵达连云港站。“盼了多少年,终于乘坐高铁回老家了!”飞驰的列车上,乘客脸上无一不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谈到江苏交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高铁发展慢了,是一个明显短板。”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蒋昭乙感慨,如今,苏中苏北也已正式迈入高铁时代。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江苏铁路累计完成建设投资2240亿元,“补短板”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

独行快,众行远。这一年,在不断破局的探索中,江苏和自己的亲密伙伴们走得更近。今年5月26日至27日,2021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无锡成功举行。三省一市共同研究、共同谋划,将长三角一体化的合作机制提升到新的高度。面对产业链供应链协作、数字化赋能发展、市场体系建设、跨区域科技攻关、自贸试验区联动、跨省通办公共服务、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等方面存在的难点堵点、短板弱项,江苏充分发挥制造业发达、创新资源丰富、开放程度高的优势,携手兄弟省市逐项突破,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推动一体化取得更高质量发展成效。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前进的征途,不会一帆风顺,会有泥淖,会有险滩。今年以来,江苏保持战略定力,迎接各种风险挑战,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交通强国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和决策,向“最痛处”亮剑、向“最难处”攻坚,在创造性落实中,成为真正的破局者。

赶考,谋利解忧厚民祉

寒来暑往,又是一年。这一年,宿迁沭阳县钱集镇东营村村民严春来享受到丰收的喜悦——由省委驻沭阳帮扶工作队帮助他试种的“越光”稻米,第一年就能在超市里卖到18元一斤,是普通大米的6倍,却还供不应求。

更让严春来激动的,是试种过程中,80岁高龄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农业专家赵亚夫,在今年两次来到东营村的地头上亲自指导。“8月底,赵亚夫就是在田边告诉我,水稻可以收割了。”严春来告诉记者,保守估计,“越光”稻米能为他带来80万元的毛收入。

富庶之地怎样富民?高线不断刷新,底线一再提高,差距逐步缩小,幸福感持续攀升。今年以来,江苏在新台阶上全方位提升百姓生活品质,重构城乡关系、区域格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常州溧阳,全长365公里的“溧阳1号公路”,将全域景点、乡村旅游点串珠成线,在城乡间架起人流、物流、商流的便捷通道;在泰州香草湾,200亩薰衣草打造出的浪漫紫色田园梦,年均接待游客量30万人,带动当地农户1000多户;在海州湾畔的连云港韩口渔村,成排的农家院落映入眼帘,周边的渔俗体验馆比邻而立,一派浓浓的海滨风情……弥合城乡差距,江苏让农民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收获稳稳的幸福。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这一年,江苏在乡村振兴与城市更新等领域同步发力,在发展中持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这条老街窄巷生活了大半辈子,从没想过家门口也能成景点。”71岁的陈鸿荣是南京小西湖的原住民,然而眼前的一切却令他“陌生又熟悉”。同样的街角二层小楼,曾经墙上的砖块摇摇欲坠,现在却飘出浓浓的咖啡香;同样的独门院落,曾经堆满家什杂物,现在百花争艳,成了游客参观的临街雅院……变化来自老旧小区改造,据统计,江苏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共10411个,涉及居民302万户,历经各地多年持续努力,已改善6000多个老旧小区,200多万户居民迎来宜居“新家园”。今年,我省将改造1130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量是2020年的两倍。

“一切发展的最终指向是民生改善,今年,我省安排了15类52件民生实事,实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省定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73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10元”等年度任务已基本落实。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锚定新时代历史方位,江苏全省上下正以强烈“答卷意识”驰而不息,以“钉钉子”精神担当作为,以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把时代答卷书写得更加厚实、更有分量。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澄 王梦然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