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升耕地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在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的悉心指导和宿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宿迁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较为显著成效,2018年—2020年连续三年获得省政府表彰。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列为民生实事项目
近年来,宿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其作为宿迁市“三农”工作的重点内容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工程来抓。
2018年—2020年,宿迁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投入资金32.6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25.5万亩,高标准农田占比提升了19.6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首位。
宿迁市委、市政府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列为民生实事项目,定期开展督查。在项目实施期间每个月开展一次专项督查,并根据项目管理需要,开展不定期督查,督查发现的问题,能够立即整改的当场进行整改,否则限期进行整改。每次督查结束后,将督查情况通报各有关县区,各县区则将问题整改情况上报市局。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监管是宿迁市农业农村部门重要职责,监管内容包括工程质量、实施进度、资金报账拨付、安全生产等各个方面。
宿迁建立健全项目区乡镇政府、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第三方质量检测单位、主管部门、项目区受益农户共同参与的“六位一体”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体系,进一步强化质量风险意识,加强项目建设全过程质量监管,确保制度到位、责任到位、管理到位、监督到位。
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质量检查是创新监管体制、加大监督检查深度、压实质量安全责任的重要举措。自2019年开始,宿迁通过政府采购方式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监管是宿迁市农业农村部门重要职责,监管内容包括工程质量、实施进度、资金报账拨付、安全生产等各个方面。
此外,宿迁采取多种形式推进项目实施进度。召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工现场会、现场观摩推进会、集中交流会等,构建比学赶超浓厚氛围,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调度,对工程招投标、项目实施、项目验收等关键环节进行定期调度,并将调度情况进行通报,将工作压力逐级传导到基层;针对工程实施进度、资金报账拨付进度等特别滞后的个别地区,采取下发提醒单、交办单、约谈等方式,限期进行整改,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整体进行推进。
多举措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制定一个方案,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宿迁市委、市政府制定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三年战略目标。宿迁市、县两级都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党委和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参与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规格建制和统筹力度为全省最高,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力、共同推进的组织领导体系。
明确两项政策,提高高标准农田投资标准。明确提标建设政策,宿迁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资标准由省定每亩1750元,统一提高至每亩2500元,不足部分全部由县级财政配套到位,宿迁市累计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32.63亿元,其中县区追加财政配套资金9.61亿元。明确占补平衡指标建设要求,将新增耕地建设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重要内容,3年间,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占补平衡指标1.3万余亩,明确新增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归县级所有,要求将交易所得收益继续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后期长效管护,形成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良性循环机制。
建立三项制度,推动高标准农田高质量建设。建立工作会办制度。宿迁市、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定期召集相关单位和地区,研究会办高标准农田建设重大事项,年均召开各类会办会议10次以上;建立定期督查制度。坚持月通报、季对标,常态化开展施工竞赛活动,采购专业的第三方质量检测单位配合开展督查,创新建立项目区乡镇政府、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第三方质量检测单位、主管部门、项目区受益农户等单位共同参与的施工质量“六位一体”监管体系,促进度、抓质量、管安全,连续多年高分通过竣工验收;建立考核激励制度。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党政高质量发展考核,重点考核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进度、配套资金落实、新增耕地和项目验收等关键环节,通过奖优罚劣,层层传导工作压力。
开展四项试点,拓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内涵。开展“田美”乡村建设试点,统筹实施农田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农田林网,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功能提升、生态涵养修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园生态改善有机融合,建成一批农田平整成块、道路循环畅通、河道水清岸绿、村庄整洁秀丽的美丽田园乡村;开展村集体收入增加试点,率先在宿迁市沭阳县马厂镇青春村等4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开展试点,通过建设新增耕地、仓库、晒场等,增加村集体可经营资产,村年均增收18万元;开展新增耕地建设试点,将新增耕地列为高标准农田地方提标资金重要建设内容,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分步验收,通过填整废沟呆塘等措施,形成新增耕地交易指标1.3万余亩;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试点,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开展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等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措施,及时清理、回收农用薄膜、农药包装等废弃物,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建设3座耕地质量综合监测站,实现墒情、地情、肥情、环情、病情、农情等各类数据的自动采集和检测,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强化五个统一,保障高标准农田规范建设。统一布局规划,在全面摸清高标准农田现状的基础上,突出多规衔接,修编市、县(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明确功能定位、目标任务、建设布局、重点项目和时序安排;统一建设标准,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构建宿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统一投资标准,规范工程建设、科技服务和建后管护等要求;统一实施主体,明确乡镇政府(街道办)为项目申报、实施、验收、管护等工作的责任主体;统一工程验收,规范工程验收的范围、条件、档案资料、质量标准等重点要求,建立乡镇自验、县级初验和市级竣工验收的三级验收体系;统一后续管护,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县负总责、乡镇落实、村为主体、所有者管护、受益者参与”的工程管护机制。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兴农富农
2018年以来,宿迁市累计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32.63亿元(全部为财政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125.5万亩,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宿迁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要素保障能力逐步提高,实现了治一方农田,富一方百姓,美一方家园。
补强基础设施短板,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严格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标准,注重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集中资金建设桥、涵、闸、站、路等农田基础设施,有效整合零散地块,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主要粮食作物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亩均产粮能力提高50公斤以上。同时,整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3年来,通过高标准农田连片建设,加强土地平整,有效整合零散地块,宿迁市增加有效耕地面积3.9万亩,增加粮食生产能力近6万吨,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服务乡村产业发展,提升富民强村效益。高标准农田建成区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良好,成为农业重大项目落户、农业产业调优的先导区,优质稻米、设施蔬菜、综合种养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高标准农田建成区也是土地适度规模流转的集中区,改造后田块土地流转费亩均可提高200元以上,部分“旱改水”地块土地流转费用亩均提高近500元,农民群众流转意愿更高,获得实惠更多。探索高标准农田强村新路径,通过建设新增耕地、烘干中心、仓库晒场、育秧育苗中心等,增加村集体可经营性资产,3年来,实现带动项目区村集体增收1000万元以上。
开展绿色农田建设,改善田园生态环境。通过农田灌排工程生态技术措施、农田林网和节水灌溉设施建设,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7万亩,建设农田林网53.2万米,促进农田建设、绿色生产、农田景观有机统一,实现项目区道路循环畅通,农业面源污染减量,农田平整成块,村庄整洁秀美,不断提升农田生态功能。
推动要素循环流动,助力城乡融合发展。加大废沟呆塘整治和土地平整,开发土地后备资源,新增耕地占补平衡指标13532亩。通过加大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设施建设,年均新增节水能力6000万立方米,为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增添了土地、水资源要素保障能力。
- 热点
- 2021-11-14 18:55:59
- 热点
- 2021-11-14 18:55:02
- 热点
- 2021-11-14 18:53:36
- 热点
- 2021-11-14 18:5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