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思库品牌主办的“一口老味道,半部上海史——《饮食的怀旧》读书分享会”在上海朵云书院·复旦管院店举行。现场,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副研究员王启元、资深文化记者林子人和本书译者、复旦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门泊舟,围绕上海的饮食文化史以及如何通过饮食记忆来书写鲜活的城市史等话题,展开了深入对谈。
美国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教授马克·斯维斯洛克所著《饮食的怀旧:上海的地域饮食文化与城市体验》,通过探究百年间上海“风味”的此消彼长、各式物产中蕴含的情感纽带,将饮食升华为研究城市史的方法论,揭示出中国人如何通过对一饮一食的书写和想象,与故土、城市、国家甚至整个世界建立起深刻的联系。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本书问世前,西方世界还没有一部学术著作能如此系统性地探讨中国人赋予本国地域饮食文化(包括被“规训”的西餐文化)的丰富历史意义。
王启元指出,《饮食的怀旧》的学术价值在于其方法论创新:将“怀旧”建构为分析城市认同的理论框架,以饮食为物质载体挖掘被宏观叙事遮蔽的微观历史。书中对晚清水蜜桃品种改良、民国移民菜系融合、当代本邦菜流变等案例的考证,均揭示出饮食作为“非文本史料”的功能——它承载着上海移民社会的权力关系、市井生活的适应策略与时代转型的物质印记。这种通过日常饮食重构历史记忆的研究路径,是对传统史学史料边界的一次重要拓展。
林子人介绍,当前关于上海史的研究著述非常丰富,《饮食的怀旧》却独辟蹊径,从“饮食记忆”入手,脱颖而出。作者不仅研究方法精妙,还有高超的讲故事技巧,每章均以可读性极强的故事开头,既有吸引力也有思考性。这种故事化的学术表达,正是海外汉学让史学走向公众的有效方式。本书或许可为学者在研究城市史、文化史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写作方法。
作为本书译者,门泊舟分享了翻译时的趣事与挑战。她说,马克·斯维斯洛克有深厚、扎实的史学功底,本书史料丰富详实且形式多样,古籍、方志、文人笔记、商业杂志、绘画摄影、近现代政府记档无所不包。在翻译时,曾多次前往上海市档案馆查核原档,这不仅是对语言转译的技术考验,也是对历史现场的重温与建构。对上海历史感兴趣的读者以及美食爱好者,都不可错过《饮食的怀旧》这本书。它能让历史爱好者从饮食这个新颖的角度理解上海变迁,也能让喜欢美食的人了解菜品背后不为人知的城市故事,读后必有收获。
活动尾声,观众与嘉宾就“饮食的史学方法论”与“学术大众化的实践困境”等问题,展开了热烈交流。
通讯员 李旭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