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5日,蛇年新春第一个工作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深化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动员全市上下锚定目标、鼓足干劲,以一流作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升为企为民服务质效,为打好“三大关键仗”“三大攻坚仗”、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会上发布了2024年作风建设优秀案例和优化营商环境优秀应用场景,通报了2024年全市作风建设情况和2025年全市营商环境重点举措。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周红波出席会议并讲话。
△ 大会现场
提升5个“度”
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严峻形势,南京全市上下全力以赴拼经济、促发展,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地区生产总值继续保持全国大中城市前十,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全省第一、全国第四,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连续7年位居全省首位,第15次入选“最具幸福感城市”,“亲清政风”为企集成服务入选国办“高效办成一件事”典型案例。
△ 不动产登记中心通办专窗
当前,城市间竞争日趋激烈,只有在营商环境上抢占高地,才能在区域竞争中跟上步伐。作风是营商环境的根本保障,营商环境是作风建设成效的直接体现。持续深化作风和营商环境建设,在当前尤为重要。
周红波强调,要强化“全生命周期服务”,坚持系统集成、协同推进,打好“组合拳”,整体提升服务质效,降低营商成本、优化发展生态,持续塑造营商环境的比较优势。具体说来要着力提升5个“度”:
一要以需求性牵引提升“企业感受度”。企业感受度是评价一个城市营商环境的“第一标准”。首先要让企业感受发展红利。把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等战略机遇转化为企业发展红利,把“两重”“两新”等增量政策转化为投资发展机会和政策扶持,让企业在发展中更有获得感、成就感;其次要让企业感受高效服务。“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就是要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干扰;最后还要让企业感受城市温度,加大教育、养老、住房、医疗等服务保障。
二要以集成性服务提升“整体便利度”。要坚持换位思考,真正做到高效办成一件事。要注重承诺兑现,及时推出靠实管用的新政策,提升政策供给质量。要多用数据说话,进一步完善一网统管,优化“宁企通”惠企综合平台,坚决打通部门间数据壁垒,为企业和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三要以系统性赋能提升“要素丰裕度”。招人难、融资难、用地难是企业反映最突出的现实问题,绿电认证难、算力供应缺正在成为新的问题。要有效发挥南京资源要素汇聚优势,系统打造完备的要素供给体系,更好为企业发展赋能。政府、企业、院校要共同打造人才引、育、留、用一体化新机制。要深化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积极破解创新型企业、高成长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四要以服务性监管提升“市场容新度”。要坚持包容审慎监管,以城市治理现代化为保障,打造一个容小、容新、容慢、容错的宽容环境和机制,探索“沙盒监管”、触发式监管等模式,最大限度给予经营主体容错纠错空间。要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将综合研判、联合检查等经验做法固化为制度,坚决杜绝多头查、重复查、随意查等现象。
五要以制度性供给提升“生态共享度”。要更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健全平等保护、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要更大力度推进制度型开放。对标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吸引外资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和功能性平台落户。要更大力度拓展和开放应用场景。支持创新产品推广应用,推动在宁企业参加标准制定、场景开发等活动。
5个方面发力
规划南京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会上,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南京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聚焦经营主体关注的企业融资、项目落地、涉企服务等方面,发布了一批营商环境集成式应用场景。具有代表性的有三类:第一类场景,构建金融服务矩阵,打通企业融资堵点;第二类场景,精准发力用地保障,助力项目落地加速;第三类场景,强化数字应用赋能,提升政务服务质效。
2024年作风建设优秀案例包括建邺区创新服务品牌助力企业发展;市应急管理局“综研联检”减轻企业负担;市税务局“宁E税 您满意”提升群众办税效率;栖霞区“孙金娣工作室”贴心服务群众就业;溧水区“交邮快供”高效打通乡村邮路;市公安局民意110“五全”机制快速回应疑难诉求;市民政局“宁享助餐”主动服务居家养老;市城管局持续攻坚推动“共享停车”;南京银行主动作为唤醒“沉睡账户”;南京供电公司克服难题优化供电保障。
全年新发布新产品1000件以上,实施7×24小时无障碍预约通关……会上,南京发布了2025年全市营商环境重点举措,从5个方面规划了南京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释放的具体举措。
优化办事流程: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创新“一件事”设计,畅通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加强要素保障,提供全周期服务,依托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提升数据产品交易和数据资产登记服务水平,推动数据赋能企业发展,通过银企通平台等实现惠企政策全流程一站办理,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推动金融赋能产业发展:加快科创金融改革创新,建设移动银行,通过新模式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发挥作用,引导信贷资金快速便捷投放,发挥市产业基金引导撬动作用,与国家级产业基金等合作,为科创企业发展提供耐心资本、长期资本,推动企业上市和上市企业高质量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并购重组。
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围绕4266产业体系,深化重点产业链供需对接系列活动,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参与权益场景创新搭建,全年新发布新产品1000件以上。
帮助企业争取政策支持: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加快推行联合检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企业防范风险能力,全年服务企业不少于500家。
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放大自贸试验区与自主创新示范区叠加效应,在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放宽市场准入,深化“跨境电商+产业代表”行动,支持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实施7×24小时无障碍预约通关,推广中转集拼自提模式,对生物医药等实施通关查验优化措施,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强化“一把手”工程
持续深化作风建设
下一步,南京还将持续深化作风建设,以干部作风转变带动营商环境优化。
强化“一把手”工程。各板块各单位一把手要树牢抓作风建设、抓营商环境就是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理念。全市上下系统推进、协同发力、扛起责任。
完善政策服务和工作机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优秀案例,将好的做法上升为制度安排。继续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机关作风建设的专项评议内容。
推动理念转变和能力提升。干部要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前沿知识的学习。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检验干部作风的“试金石”,注重在工作一线考察识别干部。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卢河燕
(图片来源:北极阁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