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现代快报全媒体
- 编辑:张宇
- 时间:2025-01-22 20:35:06
1月22日上午,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的“两院院士评选2024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江苏省南京市揭晓。其中,嫦娥六号首次在月球背面采样并发布首批研究成果、“天关”卫星成功发射并获系列成果,两项入选“202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的成果都与太空探索有关。
会议现场
嫦娥六号成功采样,让我国走向行星科学最前沿
嫦娥六号首次在月球背面采样并发布首批研究成果,名列“202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首位。这份成果是中国航天的荣誉,也是中国科研人员智慧的结晶。
嫦娥六号首次在月球背面采样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供图
2024年11月15日,中国科学家采用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背面样品做出的首批两项独立研究成果,同时刊登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与《科学》杂志。两项研究首次揭示月球背面约28亿年前仍存在年轻的岩浆活动,这一年龄填补了月球玄武岩样品在该时期的记录空白。其中一项研究表明月背岩浆活动在42亿年前就存在,至少持续了14亿年。这些研究为人们了解月球演化提供了关键科学证据。
为什么月背返回样品是如此重要?这与月球的“二分性”有关。月球围绕地球运转,由于潮汐锁定,永远只有一个面朝向地球,这被称为月球的正面。而月背则是在地球视角,永远无法看到的一面。通过卫星视角,人类早已拍下了月球背面的照片,发现两者差异很大。从火山岩的分布面积来看,正面与背面基本是三七分。为何会呈现这种二分性格局,人类一直在探究答案。
活动当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徐义刚作科普报告。他介绍,美国阿波罗计划获取的月壤样品,发现了月球在大约40亿-30亿年之间存在火山活动。“他们认为火山活动在30亿年前已经停止了。我们嫦娥六号的样品,填补了在30亿-20亿年间撞击通量改变。”他表示,嫦娥六号在月背发现比阿波罗样品年轻的月球火山活动,这些是改写历史的发现。
报告结束时,徐义刚说:“我要再次致敬中国航天,因为有他们工程上的成功,才让我们做岩石样品的科学家有用武之地,在行星科学前沿上跟国际上一较高下。”
洞察宇宙“焰火”,“天关”望向宇宙深处
“202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还有一项成果也是瞄准了“星辰大海”,这便是“天关”卫星。它是由中国科学院牵头研制的空间科学卫星。
“天关”卫星艺术图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天关”卫星目标是发现和研究暂现天体,暂现天体是宇宙中的剧烈爆发现象,就像转瞬即逝的宇宙“焰火”,这些壮观而神奇的“焰火”携带着天体形成和演化的关键信息,对于研究宇宙中的极端现象、探索宇宙的奥秘具有重要意义。
“天关”卫星在轨运行期间,开展了持续动态巡天监测,成功“捕捉”到了种类丰富的暂现天体,包括恒星、白矮星、中子星、黑洞、伽马射线暴、超新星等,它们的爆发持续时长覆盖了从几十秒到几个月。截至2024年10月底,我国科学家通过这颗卫星发现了60个左右的非常强的暂现天体,接近上千个其他的可能的暂现天体,还有接近500个恒星耀发。
“天关”卫星的视野不仅“宽”,而且还很“远”。2024年1月发射至今,它交出了一份华丽的成绩单:成功获取了由中国自主研制设备观测到的首张全天X射线天图;发现一例正在发生的中等质量黑洞潮汐瓦解恒星事件,实现我国自主研制设备在该领域“零的突破”;探测到来自256亿光年之外的伽马射线暴,为相关研究提供新视角;发现一例具备独特光谱和光变性质的暂现天体,丰富了人类在该领域的认知……
据介绍,“天关”卫星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二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立项并实施的空间科学卫星系列任务之一。近年来,我国成功发射了“悟空”“慧眼”等一批科学卫星,初步形成空间科学卫星体系,推动我国空间科学创新发展驶入“快车道”。
链接:202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评选结果
1.嫦娥六号首次在月球背面采样并发布首批研究成果;
2.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世界首款基于原语的类脑互补视觉芯片;
3.我国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
4.科学家研发出全球首个Pb级超大容量光盘存储器;
5.“天关”卫星成功发射并获系列成果;
6.我国研究人员为无液氦极低温制冷提供新方案;
7.我国学者发表国际首个通用CAR-T治疗成果;
8.我国研制超级显微镜,首次全景“看到”大规模细胞交互行为;
9.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观察到凝聚态物质中的引力子模;
10.第二次青藏科考钻取全球最长山地冰芯并实现系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