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追寻新四军足迹|新四军后代谈父辈信仰:不能忘记!深受感染!始终坚信!

 

近日,“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新四军纪念馆馆藏革命文物巡展”在南京展出。作为本次巡展的最后一站,展览吸引了大批新四军后代前来参观。联合采访组记者对其中几位进行了采访,谈一谈他们眼里的红色传承。

诸葛慎之女诸葛锡之:

“不能忘记家乡人民血融于情的点点滴滴”

“这张照片是在苏南拍的,这就是我父亲当年战斗和工作的地方。”巡展现场,诸葛锡之在一张名为《新四军在苏南某地召开的一次军民联欢大会》的照片前,停下了脚步。尽管照片上并没有父亲的身影,“苏南”两个字依然让她想起了很多往事。

1941年3月,金(坛)溧(阳)宜(兴)武(进)丹(阳)五县抗日民主联合政府创建,诸葛锡之的父亲诸葛慎担任县长兼参议长。同年4月,新四军第六师十六旅在宜兴闸口成立,诸葛慎兼任四十七团首任团长。诸葛慎的前妻林心平烈士,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在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游击根据地伟大斗争的过程中,父亲那一代革命者们作出了巨大贡献。”诸葛锡之告诉联合采访组记者,父亲对祖国、对家乡有着深深的热爱。当年,他从当时最好的学府毕业回到家乡,在艰苦的条件下抗日救国,联合社会各界人士,保证游击队有粮有枪。“父亲生前特别嘱咐我们:他的骨灰一半撒在长荡湖中,不能忘记家乡人民在抗战时期血融于情的点点滴滴。”诸葛锡之说,父亲去世后,他们运送骨灰到长荡湖边时,湖两边站满了给他送行的乡亲,场面极其感人。“我作为新四军老战士后代,更明白如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努力宣传红色历史,为国家为人民多作贡献。”

张克辛之子张矛:

“两封信父亲记了一辈子”

“彭雪枫将军给父亲开具的这两封信,父亲记了一辈子。”在展厅内,张克辛之子张矛向记者讲述了父亲与彭雪枫将军的点点滴滴。抗战时期,张克辛曾担任中共海属中心县委书记、新四军淮海军区参谋长、新四军第三师第十旅兼淮海军分区参谋长等职。

张矛提及的两封信,均由抗日名将彭雪枫亲笔开具。1938年,张克辛在确山竹沟军政教导大队毕业后,主动请缨从事新闻工作。彭雪枫得知后,欣然应允,并亲自为张克辛开具了两封介绍信。一封介绍其前往洛阳《行都日报》任职,另一封则希望他能有机会前往武汉,与《新华日报》社长潘梓年取得联系。

然而,世事无常,张克辛最终未能如愿前往《行都日报》,而是被调往山东从事统战工作。这两封信,也因此成了张克辛与彭雪枫深厚革命情谊的见证。张矛回忆,父亲生前对这两封信视若珍宝,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都始终精心保存。

在采访中,张矛还回忆了父亲的革命经历。从大革命时期的秘密入党,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与党组织的失联;从参加抗日同盟军到被捕入狱;再到重获自由后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父亲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也是战斗的一生。

“父亲就是坚定相信,中国共产党可以抗日救国。这个信仰从来未变。”张矛说。

高峰之子高云虎:

“做人要正直,做事要坚持”

“父亲高峰,一生深受彭雪枫将军的影响与激励。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他毅然追随彭将军东进西征,并肩作战八年之久。”曾担任中共夏邑县委书记的高峰之子高云虎回忆道,“在亳县、洪泽湖、运河特区等地,父亲不仅参与开辟了多块抗日根据地,还亲自组建了多支抗日武装,为抗日民族解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征战岁月,彭雪枫曾经给高峰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及:“尔后益当努力为党奋斗,以副多年战友之雅望!”高云虎说,这句话,成了父亲后半生不懈奋斗的动力源泉。父亲常说,是彭将军的信任与期望,让他在革命道路上更加坚定。

1944年,彭雪枫将军不幸牺牲,高峰悲痛之余,更坚定了继承遗志的决心。在夏邑县,高峰不仅成功策反了国民党游击总队,更作为县委书记,带领全县人民迅速恢复生产,建立秩序,使夏邑县焕发了新的生机。

“父亲一生以彭雪枫将军为榜样,他的忠诚与担当,深深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高云虎告诉记者,父亲有两句话他记忆犹新,一个是做人要正直,一个是做事要坚持。父辈的信仰传承至今,他始终没有忘记。

联合采访组记者 姚梦 张文颖/文 马晶晶 顾闻 袁俊帆/摄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