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20处城墙暗堡见证南京保卫战激烈战斗,学者呼吁尽快保护


87年前的此刻,南京城正被硝烟笼罩,在悲壮的南京保卫战中,明城墙最后一次履行了它的军事防御功能。太平门、中华门、中山门、光华门……都发生了激烈的战斗。中国守军在城墙上设置暗堡,架起机枪,与侵华日军殊死搏斗。

 定淮门北侧15号城墙暗堡内部


近日,现代快报记者跟随南京抗战史研究者饶进探访了华严岗门、定淮门两处城墙暗堡。据饶进多年实地考证,抗战时期的城墙暗堡如今现存20处,其中部分暗堡射击口或入口处已封闭。饶进呼吁,应当尽快保护,有条件的可以打造后供市民参观。

探访:暗堡入口隐蔽在枯枝下,内部机枪台完好

从挹江门登上城墙,一路向南,走上十几分钟,现代快报记者跟随饶进找到了华严岗门北侧16号城墙碉堡的入口。从入口处锈迹斑斑的金属合页上来看,此前这里应该有一扇“门”一样的掩体。

 华严岗门北侧16号城墙暗堡入口


城墙碉堡是藏在城墙“肚子”里的防御工事,所以入口开在地面,像一个地洞一般,向内望去,堵塞入口的积土和落叶呈坡形,剩余的空间仅能容纳一人匍匐进入。

 华严岗门北侧16号城墙暗堡射击口


进入碉堡内部,需要经过一段狭窄的过道,过道大约只有一米宽,只能容一人通行。随后便能进入一个4平米左右的作战室,“这是水泥座台,上面还有一个凹槽,是用来放置重机枪的。这是射击口,射击口里面小外面大,呈喇叭形,这样视线范围更广。从残存的金属门闩可以看出,射击口曾有门。射击口旁边的墙壁上有一块凹槽,应该是用来放置煤油灯的。”饶进指着射击口正上方的孔洞介绍道,“这是出气孔,直接通到城墙顶部,既可以用来换气,也可以用来排出机枪连续射击产生的烟雾。”透过满是尘土的射击口望去,仿佛瞬时穿越了87年的光阴,现代快报记者看到,红枫掩映在绿叶之中,一派生机勃勃。

 定淮门北侧15号城墙暗堡入口


距离华严岗门北侧16号城墙碉堡入口不远处,便能找到定淮门北侧15号城墙碉堡的入口,此处入口更为隐秘,几乎已经被枯枝覆盖,但内部积土较少,仍可以沿着旧有的台阶下去。15号碉堡的内部结构和16号几乎一致,不同的是,15号碉堡没有出气孔,但它的射击口更广,视野也更加辽阔。

 定淮门北侧15号城墙暗堡射击口


据饶进介绍,在南京保卫战尾声,挹江门一带是城中军民撤退求生的“命门”。中国军民在撤离南京、准备渡江时,大部分集中在挹江门,并与侵华日军发生激烈交火。

 华严岗门北侧16号城墙暗堡入口的钢门门闩


考证:城墙暗堡现存20处,呼吁尽快保护

如此隐蔽的城墙暗堡,饶进是如何找到的呢?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根据20世纪40年代末期绘制的《南京城防工事现况要图》,结合多年来的实地探访考证,他发现老地图中的城墙暗堡现存20处。

 《南京城防工事现况要图》局部


“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南京明城墙进行过一定程度的改造,在墙体内外修建了一些碉堡工事,从城墙顶部直接向下挖掘到城墙夯土层里,掏空土石方,灌注混凝土,就成了暗堡。”据饶进介绍,根据《南京城防工事现况要图》来看,分布在南京城墙上的各种城防工事多达63处,其中用钢筋混凝土构筑的重机枪掩体51座(含未编号的暗堡一座),砖砌的轻重机枪及步枪堡垒式工事9座,钢筋混凝土堡垒式工事2座,观察所1座。

1937年12月的南京保卫战中,中国守军利用这些战前修筑的城墙碉堡工事,阻滞了日军占领南京的步伐。南京保卫战中,南京城墙的中华门、光华门、中山门三座城门,是激战最为惨烈的三个地点。一直到1937年12月12日,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下达撤退令,这三座南京城门都没有被日军攻破。“也就是说,中国守军主动撤退后,城外的侵华日军才得以进入南京城。由此看出,城墙工事在南京保卫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饶进说。

 华严岗门北侧16号城墙暗堡内部


据饶进考证,经过战争及拆、修明城墙后,当年的城墙暗堡现存20处,分布在中华门、清凉门、鬼脸城、定淮门、华严岗门、小桃园、挹江门、神策门、太平门、龙脖子、琵琶湖、半山园、前湖、明陵路、中山门、雨花门等处。射击口及内部保存完好的且能进入的有7个,射击口完好、入口封闭有6个,射击口封闭、入口没有封闭有2个,射击口及入口均封闭为5个。

硝烟散去,惨烈的南京保卫战已经过去87年,2025年即将迎来抗战胜利80周年,饶进呼吁:“南京保卫战城墙碉堡工事经历了当年的激战,如今保留下来的应该作为抗战文物进行保护,可以现场设置说明牌,有条件的可以打造后给市民参观,让人们不要忘记这段历史。”

延伸:“中华门”三个字上方是保存最完好的城墙暗堡

中华门是南京保卫战中战斗最激烈的战场之一,这里也有着保存最完好的城墙暗堡。

 中华门


1937年12月8日,侵华日军在向紫金山发动进攻的同时,开始向雨花台、中华门、光华门等方向逼近。为了迫使中国尽快投降,松井石根下令向南京城内撒下劝降书,面对劝降,中国守军毫不理睬,并在中华门城墙上书写下“誓复国仇”四个大字,以此来表达他们坚决抵抗的决心。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坦克蜂拥进入南京中华门


1937年12月10日开始,南京南郊阵地失守,日军将炮兵阵地推进到雨花台,以炮火掩护坦克和步兵,向中华门城垣攻击。在久攻不破的情况下,侵华日军第47联队火炮中队、速射炮中队以及联队所属的全部火炮对准中华门城垣开火。

在一张广为流传的中华门抗战老照片中可以看到,成群的日军坦克冲向长干桥,城墙边硝烟四起,中华门上的三重屋檐被炸毁一半。中华门正中间的城墙上,“誓复国仇”四个大字清晰可辨,上面还有一个巨大的“仁”字。其实“仁”字正是中华门城墙暗堡的“掩护”,射击口就在“中华门”三字题额的上方4米左右的位置,正对着长干桥。

如今,市民游客从中华门二层位于中间的藏兵洞走进去,就能进入射击孔所在的暗堡。这座暗堡是迄今发现的南京保卫战城墙防御工事中保存最完整的。它东西向长2.23米、南北向长2.08米、高1.9米,可以容纳两个成年男子。当时,中国守军就是在这里观察日寇动向,并对企图通过长干桥的敌人射击。日方文献有过记载,日军渡河极其困难,很多日军士兵被中华门城楼上倾泻的火力打死在秦淮河中。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张然/文 施向辉/摄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