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快快评|没有标准答案的性格测试,怎能成为招聘“标配”?

笔试、面试都过了,性格测试却被“一票否决”,如果你是求职者,你能接受吗?

继星座、血型、属相之后,类似MBTI的性格测试加入了社交群聊。据说,测试结果为ENTJ-A的人,性格大胆,是富有想象力且意志强大的领导者;ESFJ-A性格的人极有同情心,乐于助人……

性格测试是否科学,结果准不准,可不可信……人们的态度不尽相同,但当这股风刮到招聘圈,画风就变了。

近年来,MBTI、卡特尔16PF、PDP、九型人格等性格测试在职场招聘中频频出现,越来越多公司开始在面试中加入相关内容,甚至在岗位调整和晋升时也会用到。为什么企业青睐性格测试?一家大型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认为,企业招聘的目的就是在最短时间内招到适合岗位的人,使用心理测试作为筛选工具确实是简单的方法之一,而且还能提高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量化水平,因此很多企业都使用这一方法。

而社交平台不乏一些网友吐槽自己因MBTI测试不合格而错失入职机会:“公司都喜欢招外向的E人,I人找工作好难。”“通过了笔试、面试,没想到最后败在了‘性格测试’。”“信这个跟信星座有什么区别”“我的性格出了什么问题?”

除此以外,也有部分求职者尝试将自己锻炼成为“性格测试做题家”,“测试是有技巧的,可以结合应聘岗位,伪装出企业需要的心理形象”。在各种平台搜索“入职性格测试”,也会看到一些机构或营销号发布的“性格测试通关技巧”。可见,爆改“人格”有成为产业的趋势。这样的结果,又是企业想要的吗?

大家都明白,性格没有好坏之分。拿没有标准答案的性格测试作为企业招聘的“标准答案”,细想一下,这件事又能有多靠谱?

企业考察求职者是否适合岗位,得从多个角度、用多种方法,才能相对公平地得到一个可靠、客观的结果。把性格测试当成“硬杠杠”,依赖僵硬的测试结果,不仅科学性难以保证,还涉嫌就业歧视。

有律师认为,性格或心理测评的标准通常比较抽象,且结果较为主观,其合理性以及科学性存在争议。“如果用人单位将性格测试的结果作为招聘中一票否决的原因,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所禁止的隐性就业歧视行为,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拿性格测试“一锤定音”,实则是在给招聘做“加法”,须防其成为就业歧视的“新马甲”。

现代快报/现代+评论员 覃甚颜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