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郑文静)西伯利亚曾被视为世界的尽头,贫瘠、荒芜、寒冷,远离已知的“文明世界”。但随着商贸的发展和土地的垦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涌入这片充满未知的“极北之地”……铁路穿越森林,列车驶过荒原,西伯利亚见证了人类与自然最深刻的战斗。
瑞士记者埃里克·厄斯利曾多次前往西伯利亚,亲自用脚步丈量这里,并写下《极北之地:西伯利亚史诗》(以下简称《极北之地》)这部八十万多字的皇皇巨著,全景式地描绘了一段征服与侵略的历史。
近期,译林出版社“方尖碑”品牌推出《极北之地》中文版,并于2023上海书展期间在沪举办了主题为“向‘世界尽头’出发”的《极北之地》新书分享活动。该活动由作家、历史写作者张明扬与译林出版社编辑、“方尖碑”品牌主理人荆文翰担任主讲嘉宾,围绕这本厚重的“极地史诗”,带领读者开启一场向“世界尽头”出发的旅程。
作家张明扬以《极北之地》的封面作为切入点,引出西伯利亚历史上一个个高光与至暗时刻。据张明扬介绍,该书选用俄罗斯圣彼得堡美术馆珍藏的一幅著名油画作品作为封面,画名为《叶尔马克征服西伯利亚》,描绘了16世纪俄国军队在征服西伯利亚过程中和当地土著部落发生冲突的场景。
责编荆文翰从选题策划的角度讲述了引进出版《极北之地》中文版的一大初衷:“《极北之地》的作者埃里克·厄斯利兼具了三重身份。首先他是一位学者,是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和日内瓦大学共建的全球研究所教授,在瑞士的高校里长期从事与俄国、西伯利亚以及高加索相关的一些学术研究工作,他扎实的文献功底为写作本书做好了基础支撑;第二,他还是瑞士《时代报》的总编辑,作为一名资深的新闻记者,他在写作时不仅文笔极佳,而且还具备新闻写作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让人心潮澎湃;作者的第三重身份至关重要——他还是一个旅行者,在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埃里克·厄斯利多次前往西伯利亚,获取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两位嘉宾也从非虚构写作的角度,探讨了这部作品在表达方式和叙论技巧方面的引人入胜之处。
正如荆文翰所说,《极北之地》是一本西伯利亚通史,是一部关于冰雪与荒原的史诗。作者埃里克·厄斯利让我们真切地看到在16至20世纪末几百年的时间里,西伯利亚如何从无人问津到举重若轻。从嘎吱作响的四轮车到西伯利亚铁路上呼啸而过的列车,一代代商人、士兵、工人、囚犯、探险家、科研人员跋涉至此,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博弈,同残酷的生存条件抗争,勾勒出探索、征服、开发西伯利亚的波澜画卷。这里有奇迹也有苦难,有英雄也有恶棍,他们共同塑造了这片土地,谱写出这部悲怆又恢宏的极地史诗。
据悉,“方尖碑”是译林出版社旗下历史类图书出版品牌,以“探知新视界”为宗旨,致力于呈现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关键的人、物、事,铭刻值得记忆的过去。书系选题涉及地区国别史、军事战争史、城市史、文化史等多个领域,精选名家作品,兼顾学术性与趣味性、科学性与可读性,力求做具有现实关怀的历史科普。
2023年下半年,“方尖碑”品牌还将推出《俄罗斯帝国史》《吴哥王朝兴亡史》等重磅新书。(出版社供图)
(校对 张静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