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沿着大运河看中国丨从江南雄郡到诗意水乡,好一幅姑苏繁华图



苏州是中国人“江南想象”的典范,千百年以来,无数文人墨客乘船沿着大运河来到苏州。在吴门烟水的滋润下,一篇篇诗词流传至今。8月16日,“以河为媒——沿着大运河看中国”网上主题宣传江苏段采访活动来到苏州,来自中央、省属、地方的 20 多家媒体行走在“姑苏繁华图”中,遇见这座运河名城的昨日与今朝。

“以河为媒——沿着大运河看中国”网上主题宣传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江苏、北京、天津、河北、浙江、安徽、山东、河南等八省(市)网信办主办,人民网、现代快报网承办。



行走在活态的宋代《平江图》中,发现姑苏魅力

7月5日下午至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苏州市考察,来到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了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情况。



为何人们常说“一条平江路,半座姑苏城”?当天,采访团来到这里寻找答案。步入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眼前是小桥流水、粉墙黛瓦,耳畔是吴侬软语、声声评弹。一家家店铺枕河而建,不少身着汉服的姑娘在河畔留下温婉倩影。游人在这一条条巷子中不由自主就放缓了脚步,因为步步皆是景,处处有古迹。古桥横跨河面,古井静立岸边,诉说着光阴的故事。游客们在河畔听着苏州评弹,或者体验一回桃花坞年画的制作,挑选一条有眼缘的苏绣丝巾,再坐下品一品沿河小店里的苏州美食。时间,在这里仿佛慢了下来。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是中国大运河遗产点,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这里是江南重要的粮食仓储中心、漕运集散地和起运地,是展示苏州古城传统民居、历史环境、生活方式最完整和真实的核心区,也是大运河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

在平江路南入口处,采访团成员们看到,碑亭中有一块南宋《平江图》石碑的复制品。和如今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地图仔细比对,你会发现,大部分街巷、河道、桥梁的名称都能一一对应,这里相对完整地保留了自唐宋以来,水陆结合、河街平行的双棋盘街坊格局,堪称是一幅活态的宋代《平江图》。



自2002 年启动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先导试验性工程以来,当地政府一直在为保留传统风貌、传承历史文化而努力,根据建筑的不同情况采取整体保护、局部保留、落架大修等多种手法,完整保存街区建筑形式和空间格局。同时,严格控制建筑的整体风貌,保持体量不大、造型轻巧、色彩淡雅、粉墙黛瓦的地方特色,形成了“平江客栈——董氏义庄”“明堂旅舍与咖啡馆”“寒香会社”等一批建筑遗产修缮、古建再利用、传统文化空间保护的成功案例,同时使传统生活形态和风俗得以保存,形成了如今“此处最江南”的文化空间。

打卡运河吴门第一镇,千年驿站变身旅游度假区



“运河十景”是苏州近年来重点打造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除了平江古巷,采访团还实地寻访了十景中的吴门望亭、枫桥夜泊。

望亭镇“运河吴门第一镇”,这里是运河苏州段的起点。走进吴门望亭运河公园,采访团的成员们看到,“吴门长洲”的门头矗立园中,古朴的建筑透露出历史的厚重。登上望运阁,可以远眺运河,河上舟楫穿梭,十分繁忙。在这里,你可以拍下一张阁楼飞檐、兽脊与运河的同框照,颇有时光穿梭之感。你还可以看到一条御亭路,这条道路连接着运河和太湖,也是望亭镇的中轴线。



望亭,是一座拥有近2000年历史的古镇,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群在此繁衍生息,东汉末年,孙坚在乌角溪(现沙墩港)和鹤溪(大运河望亭段)交汇处建御亭,形成集镇,隋开皇九年建御亭驿。到了唐代,诗人庾肩吾写下“御亭一回望,风尘千里昏”的诗句,因此这里易名“望亭”,并沿用至今。在望亭镇地志馆,采访团成员们看到了新石器时代石器、良渚玉璧、春秋战国青铜器,明清陶瓷器等历代精美文物,692件馆藏文物见证着望亭昔日的兴盛。

如今,千年驿站已变身旅游度假区,良好的生态湖滨资源和独特的运河文化资源成为度假区的金字招牌,形成了以大运河历史文化体验区、北太湖旅游风景区为主的核心度假范围,正打造“连河(大运河)带湖(北太湖)”文旅融合休闲度假新亮点。



据苏州御亭农业现代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薛晓燕介绍,苏州北太湖旅游度假区内,目前已开发的景区有北太湖风景区、国家3A级景区吴门望亭运河公园,主要集中在规划区的东南区域和御亭路沿线。吴门望亭运河公园占地面积300亩,主体包括马鞭草花海、历史文化街区、集装箱文创园等内容,“我们依托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恢复了御亭、皇亭碑、驿站、石码头牌楼等历史遗存,并新建了望运阁、中医文化馆,推出‘运河吴门第一集•望运集’‘大运河非遗学堂’系列活动,成为望亭‘吴门文化新地标’。今年以来,景区最高单日接待游客数量达3.7万人次。”

在运河古埠,领略“枫桥夜泊”的曼妙诗境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一首《枫桥夜泊》,伴随着寒山寺的钟声流传了上千年。



自西而来的古运河,由望亭进入苏州地区,经浒墅关直达枫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一条运河成就了枫桥,一首诗成就了枫桥夜泊。横跨在运河上的枫桥,造型古朴简单。遥想千年前的秋夜,运河上渔火点点,诗人张继的小船经惊鸿渡口缓缓划入枫桥下在此夜宿,诞生了这首千古绝唱。



如今,大运河依旧流淌不息,走在枫桥上,仿佛在与张继进行着穿越时空的对话,依然能听见寒山寺悠长的钟声。

枫桥上的很多石砖都有凹槽,这是当年运粮小推车留下的痕迹。

一座漕运展示馆坐落在枫桥边,内设四个陈列室分别展示漕运的历史、漕运与大运河、漕粮的征收与运输、漕运与运丁、漕运的作用、漕运与苏州等。



枫桥原名“封桥”,古时这里既是运河的主要码头口岸,又是古驿道必经之路,自建成之始,不光成为商旅的重要中转站,也是军事上的咽喉地段。每当漕粮运输时节,河道城门都会戒严封锁,故而得名。

“枫桥因诗而起、因河而兴。”苏州市枫桥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办公室主任张一帆介绍,“得益于古驿道和大运河,南北舟车在此交汇、漕运繁忙。明清时期的枫桥是全国最大的米豆集散地,枫桥米市的‘枫斛’成为全国度量器具的标准。”

现代快报 + 记者 张然 裴诗语 李艺蘅 何洁 /文 施向辉 刘畅 / 摄

(校对 张静超)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