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南京GDP五年跨越五个千亿级台阶,预计2022年增长2%左右

现代快报讯 过去的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在这不平凡的五年里,南京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1月10日,南京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代市长陈之常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了过去五年和2022年工作,并谋划了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以及2023年预期目标和重点工作。五年来,南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砥砺奋进、开拓前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富美高”新南京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过去五年“成绩单”】

“经济强”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跨越五个千亿级台阶

五年来,南京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推进动能转换,“经济强”的实力更加彰显。

南京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跨越五个千亿级台阶,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迈进全国大中城市十强,人均GDP达17.8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扣除留抵退税年均增长7.1%,高于全省1.9个百分点。

△陈之常

创新能力大幅提高。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从1844家增加到8800家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85亿元增长到850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8万余家,独角兽企业17家。

产业能级显著提升。聚焦创新型产业体系打造,形成1个五千亿级和4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规上工业企业超4000家、增长70%,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6家。

对外开放再创佳绩。外贸进出口总量由611.9亿美元增长到920亿美元左右,一般贸易占比达79%,累计使用外资223.3亿美元。

“百姓富”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9万元

五年来,南京坚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千方百计增进民生福祉,“百姓富”的成果更加丰硕。

南京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9万元、年均增长7.3%。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5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省定标准以内。民生投入年均增长5.9%,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在75%以上。

在社会保障方面,连续每年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10.7万名协议征转用地人员稳步纳入社保。养老托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在全国率先实现市域范围通存通兑的互助式养老服务,建成72家街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727幢在册危房完成治理,建成保障性住房1500余万平方米,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受益群众达41.4万户。

南京公共服务也更加优质均衡。新开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0所、普通高中19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90%,“双减”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达97.5%,教育发展指数居全国全省领先水平。构建15分钟健康服务圈,涉农区实现三级医院全覆盖。在全省首批建成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居全省第一。

南京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南京全市低保标准从每月810元提高到1030元,惠及困难群众8.6万人。持续开展面向8个市县区的对口支援协作合作,支持结对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建设平安南京,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多年“双下降”,群众安全感稳定在98%以上。

“环境美”

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从72.3%提升到79.7%

五年来,南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之以恒推动系统性治理,“环境美”的底色更加绚丽。南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创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守护蓝天白云,南京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从72.3%提升到79.7%,PM2.5平均浓度从每立方米40微克下降到27.9微克,环境空气质量在省内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保障水环境,全市域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由72.7%上升至100%。

长江大保护深入推进。28条入江支流水质全部达到考核要求,累计完成矿山生态修复10.6平方公里,退出生产岸线37.6公里,生态岸线占比由66.2%提高到80.3%,生物多样性改善成效明显,长江南京段江豚数量显著增加。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削减,万元GDP能耗下降16个百分点以上,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28.4%。

着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建成区面积拓展至868.3平方公里,新建成通车燕子矶长江隧道等3条过江通道,城市轨道交通新增运营里程101公里、总里程达449公里,美丽宜居乡村总数达2300多个,创建1138个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

“社会文明程度高”

“博物馆之城”建设成效显著

五年来,南京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凝心聚力弘扬时代新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标识更加鲜明。

文化事业产业蓬勃发展。南京获得世界文学之都称号,涌现出一批获得梅花奖、文华奖等奖项的艺术名家和优秀文艺作品。“博物馆之城”建设成效显著,新增2座国家一级馆,备案总数达68座,建成南京城墙博物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南京段建设加快推进,成为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5%、居全省首位。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断深入。积极推动历史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遴选6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累计发布四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160余处红色资源得到赓续传承。

文明之风广泛弘扬,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成,文化惠民百千万工程持续推进,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实现“九连冠”。

【2022年“成绩单”】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左右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陈之常说,面对多重超预期困难挑战,全市上下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全面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切实担负起勇挑大梁的重大政治责任,承压前行、苦干实干,顶住了冲击、稳住了大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实现稳中有进。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正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上年基本持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5%左右。

过去一年,南京全力保增长、稳大盘,经济运行实现企稳向好;聚力抓创新、强产业,转型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大力推改革、促开放,机制活力持续优化提升;致力补短板、惠民生,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强力守底线、防风险,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居安思危,方能行稳致远。”陈之常说,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宏观环境依然严峻复杂,稳增长压力较大,部分行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困难;科教人才资源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仍需加快提升,新旧动能转换有待持续加力;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集约化发展水平亟待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与百姓期待还有差距,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还有不少短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一些行业领域风险隐患仍较突出,本质安全水平有待提升;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作风建设仍需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加快推进。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现代快报+ 记者 徐红艳 卢河燕 杜雪迎/文 顾炜 /摄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