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让出行更便捷!南京创新做法精准预测轨道交通站点换乘接驳方式

现代快报讯(记者 赵丹丹)马群等换乘中心的启用,让地铁换乘接驳越来越便利。8月5日,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了解到,近日,该局组织开展的《南京市轨道交通换乘接驳出行方式链模型研究》,获评2021年度省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利用这套模型系统,可以更精准地预测全市各站点换乘出行方式比例,指导确定各类换乘设施的规模。

根据2022年2月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最新数据,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里程达到426.4公里,居全国第7位。“十四五”期间,南京还有大量轨道交通线路将建成投入运营。

目前,南京已构成覆盖全市11个市辖区的轨道交通网络,成为全国第一个区县全部通达轨道交通的城市。快速、大容量的轨道交通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南京城市交通出行特征,主体地位逐步显现。2019年8-9月,全网工作日平均出行量187万人次、客流320万人次,换乘系数1.7左右。 

虽然南京已开通运营的轨道交通线路站点周边均开展了一体化换乘设施规划设计,并逐步得以落实,但在换乘接驳方式分担率、换乘设施规模测算方法实践中,主要参照类似车站经验数据定性确定。为了更好地为轨道交通系统相关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优化提供模型技术支持,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开展了南京市轨道交通换乘接驳出行方式链模型的研究。

△南京市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客运总量中占比变化

据悉,本次研究主要包括南京市轨道客流接驳换乘特征分析、站点区域划分、模型构建与参数标定、应用指南四个方面,从研究轨道交通客流出行的多方式组合特征入手,为南京市“量身定做“了可以更好建立反映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出行需求和特性。

△分区域接驳方式构成

南京市规划资源部门通过问卷调查、手机信令数据分析等详细研究,结合南京城市空间布局、轨道交通出行特征及城市规划,将南京市划分为四个区域,其中心等级逐渐降低,重点强化对高度建成区以及规划城市中心片区交通接驳方式的引导。针对四类分区提出换乘设施保障重点:未来一、二类区站点布局较密,以慢行接驳为主,主要考虑慢行交通组织的优化设计;三类区应重点保障枢纽型、大型居住片区站点的接驳设施规模;四类区应重点保障外围接驳型站点的接驳设施空间,腹地较广的接驳型站点可形成多方式综合换乘中心。

△早高峰调查乘客接驳时间分布

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人员告诉记者,过去是借鉴已运行的站点的换乘出行方式分担率,来预测新建站点出行的分担率。有了新的模型系统后,可以综合根据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人口岗位分布、道路及公交网络情况,更准确地预测乘客到达或离开地铁站点所采用的出行方式比例,推动轨道站点与地面交通一体化规划编制更加科学、精准,提升城市精细化规划管理水平。比如骑自行车来某个地铁站的人比较多,那么通过模型就可以更准确的测算出非机动车车位的设置规模,从而更科学的指导轨道交通换乘设施的配置。

△宁马线西善桥站接驳客流分方式分布结果

相关人员表示,本次研究的基础数据也非常翔实,通过选取相关数据,结合6840份线上、线下的调查问卷,对全市轨道交通客流接驳换乘特征进行了详尽的定性及定量分析,为建立更加精准的模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据了解,自南京第一条轨道交通开通运营以来,市规划资源局就长期致力于轨道交通站点与地面交通一体化规划的相关工作。该模型在已完成的诸多规划的基础上,对分担率的预测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目前研究成果已在宁马线(南京段)8个车站的一体化换乘设施规划中广泛应用,并且也将应用到今后各条待建线路中。

(图片来自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网站 编辑 蒋文嘉)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