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3年调解成功672起案件,这个年过五旬的“新人”是怎么做到的?

现代快报讯(记者 邓雯婷)在南京市高淳区人民法院漆桥法庭内,有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杨啟顺人民调解工作室”。杨啟顺从事调解工作3年多,年过5旬的他作为“调解新人”共调解成功672起案件。老杨一直用自己的真心、耐心、细心,帮助当事人化解一个又一个矛盾,充满热情、乐此不疲。

△杨啟顺

年过5旬开始新起点,人民调解员上岗

2019年,54岁的杨啟顺开始从事调解工作,在这之前他做过教师、当过个体户、干过物流运输……多年的工作经历和社会阅历让他面对再棘手的纠纷,也总能快速抓住矛盾点,顺藤摸瓜化解纠纷。

在一起摊位租赁合同中,多部门沟通协调未果,老杨用3小时便让问题解决。原来,南京某商业管理公司与徐某签订的摊位租赁合同即将到期,因徐某所租摊位用于出售鸡鸭等禽肉,产生污水等垃圾较多,为紧密结合农贸市场疫情防控工作,东坝街道部署将鲜肉类摊位统一集中至门面房内。但徐某觉得新摊位位置偏僻,人流量较少,拒不搬迁。

老杨在接到案子后第一时间前往该摊位查看,详细了解案情后,组织某商业管理公司与徐某进行调解。“新摊位紧邻着即将新开的北门,位置哪算偏僻了?”“况且老徐你这大多都是回头客,靠着口碑做生意,人流量影响很小”……经过老杨几个小时耐心调解,徐某最终同意5日内搬离该摊位,某商业管理公司也同意继续出租给徐某,双方在法庭调解室握手言和。

一周后,老杨再次前往农贸市场了解摊位搬迁进度,得知徐某已按约搬离摊位后,老杨安心离开。

解开双方心结,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我希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让我们生活的地方更和谐一点。”老杨认为,以快捷缓和的调解方式化解纠纷,不仅可以避免因判决后执行激化双方的矛盾,还能更好地解开双方的心结,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让老杨印象深刻的是一起追索劳动报酬的案件。“拿不到钱,这日子我也不过了。”“我们不好过,他也别想好过!”“这是法治社会,法院可得帮帮我们啊。”在调解室内,7名女工你一句我一句,向老杨控诉原公司负责人赵某拖欠大家工资的行为,火药味十足。

面对她们的“怒火”,老杨耐心倾听、适时安抚,待双方情绪稳定后再进行调解,一方面向公司法定代表人释法明理,督促其积极与工人沟通,尽快筹集资金解决拖欠工人工资问题,才是生产经营的“上上策”。另一方面安抚原告情绪,从诉讼成本、尽快拿到工资款等方面入手,希望他们给予公司一定的支付时间。在调解员的耐心劝解下,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公司承诺在7月底前将拖欠的工资一次性付清,原告方出于对公司目前困境的考虑,也主动放弃逾期利息的主张,双方的矛盾得以化解。



工作小技巧:“在调解中学习调解”

“哎,我哪有什么调解技巧,都是乡里乡亲的,跟他们把道理讲明白,他们自然都会配合的。”被问起有什么调解技巧,老杨摆了摆手说道。他表示,这些矛盾纠纷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他们有不满,自然会发泄出来。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也许某一种方法对甲好用,但乙不吃这一套。调解技巧,总结起来只有四个字“随机应变”,要“在调解中学习调解”。

在处理另一起劳动纠纷时,得知双方当事人是表兄弟后,老杨从亲情出发,情理法交融进行调解,无奈效果一般。但老杨并不气馁,仔细分析当事人的性格后,决定采取“迂回”战术,积极联系双方家人从中劝导,果然第二次来到调解室内,兄弟二人都心平气和了很多,老杨趁热打铁对双方释法明理,最终兄弟二人解开多年的心结,达成和解。

“每当调解成功,看到当事人握手言和,这就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认可与鼓舞。”老杨看着当事人送来的一面面锦旗感慨道。

(法院供图)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