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林那北全新力作《每天挖地不止》:当代寓言式的家族小说

现代快报讯(记者 郑文静)林那北全新长篇力作《每天挖地不止》近日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以非物质文化遗产 " 大漆 " 为载体,讲述了福建沿海地区一个奇特家族百转千回的故事:临海的青江村是北宋溃散前遣散到福州的皇族后裔所在地,村里有座罕见的以传统大漆做门的乌瓦大院。年底,大院的主人赵定力去福州城看病,回来后就开始不停歇地挖地。一个家族故事由此展开 ……



罕见的文明样本

" 下南洋 " 贯穿了故事的始末

福建福州城,是林那北最新长篇小说《每天挖地不止》中的故事发生地。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人口迁徙事件之一 " 下南洋 ",贯穿了小说中家族故事的始末。

从明至清,广东、福建两地的老百姓,迫于生计或经商的需求,常常成规模地前往包括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等地在内的 " 南洋 " 一带。小说则以精雕细琢、浑然天成的描摹,完美展现了福建历史和文化的斑斓景观:中原文化与东南亚文化、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在此交融,形成了一种风情奇特的罕见文明样本。

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 " 大漆 "(即生漆,俗称 " 土漆 ",又称 " 国漆 " 或 " 大漆 ",是漆器工艺制品的涂料)是小说故事的重要载体。

清代的福建以制作脱胎漆和木雕金漆而著称。清乾隆中期,沈绍安独创的沈氏脱胎漆器,是我国漆器文化史中的重要进程。而漆器的制作工艺则涉及大量的技术问题,是在文学上极难表现的一个领域,写作者需要同时面对专业人士和大众读者的双重审视。林那北在这部小说中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种的可能:利用她的小说一贯的趣味和风情,去抵抗阅读历史和文物的艰涩。

" 乌瓦大院 " 的三代人

抖落了半部中国近代史的帷幕

从主人公赵定力的祖父赵礼成开始,南洋海域上发生的种种,就和这个家族千丝万绪地联结了起来。祖父赵礼成下南洋在槟城谋生,常年远离家乡,行踪无人知晓。祖母谢氏则通过祖父汇来的一笔笔 " 番批 ",建成了青江村独一无二的乌瓦大院,并用她毕生制作漆器的手艺和心血,为乌瓦大院制作了一扇精美绝伦的大漆门。

祖母谢氏是这个家族当之无愧的灵魂人物,她的行动与思想,对家族中每个人的命运都产生了影响。乌瓦大院建成的这百年以来,她和她的大漆,是其中最鲜艳夺人的色彩。她的两个儿子、家族的第二代人,赵聪圣和赵聪明两兄弟命途迥异,一个远走他乡,并最终像他们的父亲一样杳无音信;一个一生都活在母亲的照管下,最终死于家族的遗传疾病。

小说的叙述从家族的第三代人,赵定力的 " 病 " 出发,在当下时空的叙事中,插叙了百年来乌瓦大院中三代人乃至四代人的故事。小说包含个体、家族、历史三个层次的文本,一是剧烈社会变动中,家庭、亲情等所遭受到的冲击以及个人的生存困境,特别是感受强烈的身体的病痛;二是一百多年前的家族故事,以 " 大漆 " 为线索,并与半部中国近代史高度关联;三是更为久远的历史、更深邃的文化传承。个人身体的疼痛、家族的伤痕、民族的记忆交错重叠,三者在一个具体的时空和人物身上得到了集中的爆发式呈现。

从这个角度来看,《每天挖地不止》显然拥有经典名著所必备的架构、气势与时空感受。从个体的小小人生痛点出发,抖落了半部中国近代史的帷幕。战争、财富和疾病,分别对应政治的最高形式、家族兴衰的本质、个体生命的基础状态——如此删繁就简、近乎直白的主线选择,既是写作上的野心,也是作家的一种信念。

从 " 病 " 开始写起

具有当代寓言的品格和姿态

《每天挖地不止》是从赵定力的 " 病 " 开始写起的。这是一个高而瘦、酷爱喝茶、时常沉默的老人。病痛搅动着他的身体和心灵,他为此虚构了一个埋藏在乌瓦大院地底某处的、装满祖先财宝的大铁罐,由此,事情开始向不可逆转、不受控制的方向发展。虚构的财富和真实的欲望交织在一起,引发了一系列荒诞事件。

疾病所带来的个人身体的疼痛,在小说中被前所未有地放大和考量,并暗中搅动着所有人的人生走向。小说中有关疾病的心理描写独树一帜,当代寓言的品格,黑色幽默,在小说中无处不在。

作家用冷感十足的荒诞故事,将人性暴露于欲望、情怀、历史、现实的种种裹挟下,书写渺小个体如何守护生命本质这一永恒的文学命题,其所描写的人格趣味由此获得了极为饱满和深邃的面貌。

除此之外,书中明快、精巧、细密、有力的林那北式语言风格,则展现了强大的文字包容性以及本土语言的生命力和当代感。可以说,本书是一部先锋文学和家族小说的交锋之作。它融合了先锋小说的表现手法与现实主义的叙事传统,以一种当代寓言的姿态,将带领读者探索汉语文学的未知之境。(出版社供图)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