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1500年前南京名流们玩的“微博体”八卦要展出了


1500年前,南京的社会名流就开始“刷微博”了。王谢家族的“顶流大V”们频频登上热搜。


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把这些热搜精选出来,编撰成集,没想到点赞、转发量瞬间过万,且持续飙升。

这就是《世说新语》。它记录了东汉末年至南朝宋二百多年间士族阶层的言谈风尚和趣闻轶事。每则两三百字,言简意赅。


近日,南京图书馆“名士风貌 魏晋流波——南京图书馆藏《世说新语》版本展”正在线上陆续推出,线下展览也即将与读者见面。精选馆藏《世说新语》的古籍版本,揭秘这部传世名著的版本演变与流传。

你知道,这部传世经典,从传抄到刻印出版,走过了怎样曲折的路?


我们现在所见的三卷三十六篇,甚至《世说新语》这个书名,是直到北宋年间,经晏殊之手才定版的,到了南宋才开始刊刻出版,陆游也曾主持出版工作。



第 1 步

得有好故事,还得有顶流大V

一部《世说新语》,1130则小故事,涉及1500多个人物。短小精悍的文体,似乎为现在的“微博体”找到了源头。

能“上热搜”的,都是当时“顶流”。“旧时王谢堂前燕”也许能蹭上主人家的热度。

琅琊王氏家族的王戎,加入了魏晋文人天团“竹林七贤”。像这样的风流名士,生活中是什么怎样的?据《世说新语》之“俭啬篇”披露,他有个小毛病,那就是抠门。

没错,虽然出身望族,衣食无忧,可王戎却节俭到吝啬。“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简短的16个字,精明到骨子里的人设算是没跑了。

当然,王戎也不止出现在“俭啬篇”的负面报道里。“德行篇”“排调篇”等就有关于他的正面记载,比如,他对父母很孝顺,对朋友随和大度。


说完王家才子,谢家才女也不得不提。

因“咏絮之才”封神谢道韫,堪称东晋国民女神。让她“火出圈”的故事,记载在《世说新语》言语篇:

一场大雪降下,太傅谢安闲来无事,给家中小辈出了一道题:“白雪纷纷何所似?” 侄子谢朗:“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却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用飘絮比作飞雪,既有形似,又兼具动态美感,也难怪谢安在听过之后“大笑乐”。后来,“咏絮之才”成了一个梗,专用来称赞文采出众的女子。

第 2 步

锦衣不纨绔的编者,遇上完美注解

《世说新语》的编撰者,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大名鼎鼎、小字“寄奴”的宋武帝刘裕,是他的叔叔。

刘义庆13岁受封南郡公,17岁就当上临川王。他身份显赫但不纨绔,反而是个“文艺青年”,深得皇帝叔叔喜爱,所以年纪轻轻就官运亨通。

在南京,他当过“秘书监”,相当于当时的国家图书馆一把手,阅遍皇家典籍;也曾是“尚书左仆射”,就是那时的副宰相,位极人臣。

38岁时,他组织了一批文人编写《世说新语》。可惜,新书才著成不久,他就病逝了,年仅41岁。



《世说新语》的流传与升华,还得益于另一位“刘家人”的完美的注释。那就是南梁的文学家刘孝标。

刘孝标出生在刘义庆逝世大约20年之后,所以两人的生活轨迹并没有交集,人生际遇也大不相同。

刘孝标出身将门,但父亲早逝,跟随寡母四处流亡,曾被卖为奴,也曾因生活贫困出家为僧。

辗转20年,来到江南后,母子俩的生活才算安定下来,刘孝标也得以专心读书。

博览群书的他,不仅为《世说新语》做注,还完成了长达一百四十卷的《汉书注》,编撰了《类苑》一百二十卷,更有诗文集六卷。

可惜,这些作品大多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只有《世说新语注》,与《世说新语》千年相随。

他为《世说新语》所作的注,多达十卷,旁征博引,引用典籍四百多种,补充了正文中的不足,还修正了一些错误。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世说新语》是依赖刘注才得以流传的。

第 3 步

铁杆粉丝多,接力手动传抄

很喜欢,想收藏起来反复读,怎么办?一千多年前,没有现在的一键转发、收藏功能,甚至雕版印刷都还没有普及,只能手动抄写下来。

所以,从南朝宋到南宋以前,很长一段时间里,《世说新语》都是以抄本形式流传。可惜,这些抄本都没有保存至今。

《世说新语》成书以后很受欢迎,甚至流传到了海外。


△罗振玉影印的唐抄残本 

现存最早的古籍版本是唐抄残本,现藏于日本。

日本明治十年(1877),京都东寺寺侍西村兼文在整理书库典籍时,意外发现了这部唐抄残本《世说新书》。

他是个爱书的人,遇上这样的至宝,自然难耐激动的心情,还发了“朋友圈”分享这份意外收获。

好友山添快堂、北村文石、山田永年、森川清阴、神田香岩第一时间点赞,求共享。于是,这份残卷被割裂为五份,分藏于五家。

后来,北村文石将他所藏的第二段转让给山田永年,山田永年将两段合璧装裱,归日本国立京都博物馆收藏。其余各段,后来也各易其主。

国内最早了解到这部唐抄残本的,是晚清学者杨守敬。而为它制作“替身”,让它首次回传中国,缘于著名学者罗振玉先生。

1915年夏,罗振玉拜访神田香岩,观览了神田氏所藏唐抄残本的其中一截,特别惊喜。这可是在国内都没见过的宝贝啊!

于是,他请神田氏作为中间人,几方联络,让分藏于几处的残卷复合,并在1916年影印出版。

南京图书馆就藏有这份珍贵的影印本,它虽然只是“替身”,但如今也有百岁高龄了。


△罗振玉影印的唐抄残本 

翻开这部影唐抄残本,只见字迹工整隽秀,内容从《规箴》篇“孙休好射雉”,到《豪爽》篇“桓玄西下”,一共51条,尾卷末题“世说新书卷第六”,书后附神田醇跋、杨守敬跋、罗振玉跋。

为什么是“世说新书”?罗振玉在跋文中指出,此书初名为《世说新书》,宋初改称《世说新语》,这部写本残卷的准确书名应为《世说新书》。



第 4 步

大佬定版,名流助力刊刻出版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理可证,一千个抄书人就有一千种《世说新语》。

没有统一的底本,没有统一的出版、发行,抄写的人多了,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主意“打扮”一番,这就衍生出不同的版本:

书名有《世说》《世说新书》《世说新语》,卷数有两卷、三卷、八卷、十一卷,篇数有三十六、三十八……

直到北宋年间,一位文坛领袖站了出来,为这部书定版。这个人就是晏殊。他以非同一般的眼光删定并整理此书,通称为《世说新语》。

这个版本很快就流行起来,影响非常广泛。直到今天,我们见到的《世说新语》三卷三十六篇通行本,就是当年晏殊校定的。

可惜,晏殊时代流传的本子,我们已经无缘一见。


△南宋董弅刻本影印件

直到南宋,《世说新语》才首次刻印。绍兴八年(1138),严州知州董弅(fèn)在晏殊整理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刊刻。从此,《世说新语》正式“出版”了,简称“董本”。

董本今存两部,其一今藏日本尊经阁文库。南京图书馆藏有尊经阁影印宋刻《世说新语》。


△南宋董弅刻本影印件

董弅继承家学渊源,早负盛名,任职于馆阁,曾担任过礼部侍郎等职,绍兴七年出任严州知州。

严州的治所建德地区,纸业兴盛、刻书业发达,与当时的京师杭州毗邻,是重要的书籍刻印地。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62岁的陆游出任严州知州。自从淳熙七年从抚州回到老家,这是他闲居了五年后再次外放任职,也是最后一次在外地任职。

在严州任上,陆游不仅删定并刊行了他的个人诗集《剑南诗稿》,而且还主持刊刻了《世说新语》。

那是淳熙十五年,他有感于郡中先前所藏的《世说新语》等书版毁于火灾,所以,到任后就进行了重刻。

可惜,陆游主持刊刻的原本今已失传。


△清代王先谦刻本《世说新语》

明嘉靖十四年(1535),袁褧(jiǒng)嘉趣堂依据陆游刻本进行了翻刻,一时广为流传。

由于它是翻宋本,刻印精美,行世后大受追捧,明清坊肆竞相翻刻。南京图书馆藏的清代王先谦刻本,就是在袁本基础上翻刻的。


《江苏文库·精华编》以现存最早的宋绍兴八年(1138)广川董弅刻本为底本整理,校以明嘉靖十四年(1535)袁褧嘉趣堂刻本,在保留宋本原貌的基础上,对存在讹误的字句稍作改订。

阅尽世间悲欢的孤本,

历经多舛的一生,

也许几曾命悬一线。

何其庆幸,

一代代人的接力,

让经典得以传世,

让我们得以在字里行间

亲近先贤。

文|现代快报+记者 刘静妍 张文颖

图|视频 现代快报+记者 钱念秋(部分图由南京图书馆提供)

特别感谢: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馆员李姣对本文的帮助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