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一块泥巴的无限可能,这场展览带你看南京泥人“七十二变”!


现代快报讯(记者 李鸣/文  钱念秋/摄)一块泥巴,可以变幻出多少种模样?4月26日,“泥塑人世间——南京市民俗博物馆藏南京泥人专题展”开展。该展览由南京市博物总馆主办,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承办,展出了馆藏南京泥人经典藏品88件(套),让你看到南京泥人“七十二变”的无限可能性。

传承手艺,他与南京泥人打了五六十年的交道

作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南京泥人以小巧、简练、夸张、变形、纯朴、明快见长,“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造型塑造上,追求更富特征性、趣味性的夸张手法,注重彩塑结合、互为补充;色彩上,追求装饰效果,“三分塑,七分彩”。



△黄建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泥人”代表性传承人

富有黏性的泥土,经过晒干、砸碎、过筛、洒水浸润等“发泥”处理后,再用锤、掼、揉的方法使其变成熟泥。揉、搓、捏、镶、掼、扭、滚、抹,这些是泥塑的主要技法……年近八十的黄建强,是这一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讲起南京泥人的制作技艺,他滔滔不绝。

上世纪60年代,黄建强就开始接触南京泥人。退休后,他更是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泥塑上。至今,他已经与南京泥人打了五六十年的交道。当现代快报记者问及这么多年做了多少件作品时,黄建强笑着说“记不太清了,但上千件估计是有的。”



△民族儿童

去年6月,黄建强将自己的400余件作品,捐赠给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在他看来,这些藏在家中的心爱之物终于找到了最好的归宿,也能跟观众“面对面”交流,“作品由国家来保存,以实物来唤醒人们对南京泥人的重视和传承,是最好的传承方式。”



△滚元宵

此次,“泥塑人世间——南京市民俗博物馆藏南京泥人专题展”中展出的作品,大部分都是黄建强捐赠的。除此之外,黄建强的两个徒弟——朱建东、朱敬伟的作品也在此次展览中展出。

趣味多多,有童趣、看动物、品样板戏……

此次展览分为童趣盎然、戏曲大观、文学名著人物形象等11个单元,涵盖动物、人物、脸谱、器物、红色样板戏等多个种类。



△滚铁环



△杂技

跳牛筋、骑小自行车、划船、杂技表演、滑雪……一走进展厅,现代快报记者就被充满童趣的儿童生活吸引了。圆嘟嘟的身形,红扑扑的小脸,泥人“小朋友”在忙活着各种各样的活动,引得参观的游客忍不住多拍几张照片。黄建强介绍,这一单元的作品大多都是他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做的,展现了小朋友们的快乐日常。



△一家亲

再看一旁,就像一个另类的动物园。大熊猫、小老虎、大公鸡、孔雀、小兔子、长颈鹿……它们姿态各异,或站、或卧、或嬉水,很是热闹。



△盛世赞歌

戏曲大观、文学名著人物形象、样板戏等几个展览单元,则好似“演艺大观园”。《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司马懿,《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林冲,《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杨家将》中的杨四将(杨继业、杨延昭、孟良、焦赞),《霸王别姬》中的项羽、虞姬,《贵妃醉酒》中的杨贵妃、唐明皇,以及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中的经典人物角色,也栩栩如生地展示在观众眼前。

致敬大白,展现全民抗疫带来的感动

“疫情之下,白衣天使、网格员、志愿者们每天奋战在防疫一线,是非常辛苦的。”南京泥人手艺人用手中的作品为疫情防控献出一份力,化身“宣传员”,定格了全民参与抗疫的诸多瞬间。在此次“泥塑人世间——南京市民俗博物馆藏南京泥人专题展”中,就展出了抗疫主题作品。



△大白战病毒

作品《抗疫先锋》便是黄建强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的致敬。作品中,在核酸检测采样区,两位身着防护衣的“大白”,站在引人注目的党员先锋岗标识旁,他们对面站着一排小学生。这些小学生正在向“大白”行少先队队礼,其中一名小学生的怀里还抱着鲜花。“这幅作品就是为了向‘大白’致敬,这也是我想要表达的心声。”

不同于老师的作品,黄建强徒弟朱敬伟与自己弟子史明合力创作的《群防群控》《踏瘟神》《全民戴口罩》《大爱无痕》等作品,均是没有上色的泥塑。不过,细节的刻画,同样打动人心。

以《大爱无痕》为例,作品中是一名女性医护人员的上半身像,口罩挂在她的耳朵上,脸上因长时间戴口罩压出的痕迹,让人心疼,但她的微笑又让人心安。

现代快报记者获悉,此次展览将从4月26日持续至5月29日。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