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跨越千年书画名家大聚会,南博推出“万水千山”特展


现代快报讯 宋代的夏珪、元代的黄公望、明代的沈周、清代的王时敏、现代的丰子恺……这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名画家们的大“聚会”。

名家名作,群星闪耀。1月19日,南京博物院推出“万水千山”特展。

为了这次展览,南博从数万件书画作品中,捧出压箱底看家书画珍品,既有难得一见的千岁宋代古画,也有现当代傅抱石、林散之、丰子恺的精品力作。

△《溪山归肘图》

亭台楼阁、灞桥,这里有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场景

褶皱的画纸、远处的山、近处的亭台楼阁、水面上行驶着一艘船,船上的三十几位工人神情紧张地操作着……宋代画作《江天楼阁图》已经一千多岁了,是本次展览中年代最久远的作品。这幅画用笔工整,设色淡雅,是北宋时期的精品佳作,可与《清明上河图》相印证。南京博物院展览部主任万新华表示,一千多年的浩瀚历史长河中,这样的一幅画能够传承下来,格外的珍贵。

△《江天楼阁图》

除了《江天楼阁图》之外,宋代夏珪的《灞桥风雪图》也在其中。近日,中国国家文物局公布又一重大考古发现,汉文帝霸陵终于找到了,地点位于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颠覆了自元代起700年来史学界的普遍认知。在这幅画中,便可窥见宋代的灞桥风采。

△夏珪《灞桥风雪图》

画面中,远中近之景遥相呼应,既有大山之中深林回绕的古刹,也有冰雪纷飞中被流水环绕的灞桥,桥上,一位老者骑在驴背上低首沉思,蹒跚着行走在桥面上,使人的思绪在不经意间便回到了那个年代中去。

这幅画以侧锋卧笔、粗简线条、一次皴染的技法,描绘了灞桥一带山野悬岩中树木凋零、风雪弥漫、寒气逼人的环境。乾隆皇帝曾为《灞桥风雪图》亲自题诗,“驴背风花冷打人,远山忽耸玉嶙峋。谁知了了疏疏笔,郑相诗情画得神。己丑新正,御题。”由此可见皇帝的喜爱之情。

镇院之宝!元代黄公望的画作罕见展出

山间溪流从远处密林中涓涓而来,溪流两岸,坡石层叠,树木成林,山峰间,有一隐居所伫立其中……展览展出了堪称南京博物院镇院之宝的《水阁清幽图》,由“元四家”之一的黄公望所画。黄公望所作的水墨画笔力老道,简淡深厚,又于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称“浅绛山水”,而这幅画作的笔法与黄公望其他典型作品有所不同,除山石轮廓及房屋树木多以勾点法之外,山石纹理则多用拖擦的笔法,从而给画面增添了一种舒旷洒落的气质。

△黄公望《水阁清幽图》

万新华介绍,南京博物院收藏了两幅黄公望的画作。黄公望是江苏常熟人,常在江南一带游走,他所创的水墨画风影响了明清以来山水画的主要风格趋势,尤其在文人趣味方面,对山水画的创作有着深刻影响。

万新华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南京博物院里虽然有几万件绘画作品,但元代的藏画不多,平时很难成体系的展览出来,通过这次展出历朝历代名家名作山水画展览的机会,让这些好的作品呈现给观众,希望能让观众更多地了解元代的历史画作。

明代吴门才子“集结”,风雅十足

“十月十三日夜,与客小醉,起步中庭,月色如画”,展厅里悬挂了文徵明所画的《中庭步月图》。文徵明是江苏苏州人,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画史上的“明四子”,在山水画上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文微明《中庭步月图》

画面上,文徵明与来客小醉后夜游庭院,赏月闲谈,身披月光,是拥抱自然之作。其近景部分为坡丛林立的荆棘杂树,两书童背靠站立在杂树丛旁,远远地静侯主人谈话、散步;画幅右边为两株高大的梧桐树,一前一后互为映照,烘染之下反而会觉得林深树密,且清旷明澈;画幅左边枯木六七株,远近错落,点出了已是中、晚秋季节。万新华告诉记者,不同于超脱现实生活的其他文人画,《中庭步月图》颇有纪实意味,其画法介乎“粗”“细”之间,用笔工写兼有,用墨则清淡雅逸。

本次展览,沈周的《东庄图》也位列其中。吴门四家中,沈周是其他三人的长辈,是文徵明和唐伯虎的老师。四人中,沈周和仇英没有参加明代的科举考试,唐伯虎和文徵明都参加过科举考试。为什么沈周和仇英不参加科举考试呢?沈周出身富于收藏的士大夫世家,觉得自己不适宜做官;而仇英文化水平很低,是油漆工出身,没那个水平。

△沈周《东庄图》

《答菊图》里没有菊花?清代儒家美学盛行

清代山水画派系纷呈,名家众多,数量也大大超越前代。在清初画派和画家集群中,由王时敏、王翚、王鉴、王原祁组成的“四王”画家群最为亮眼。

站在画卷《答菊图》面前,不禁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答菊图》里没有菊花?万新华讲起了这个有趣的起源,“王时敏酷爱菊,73岁那年,当他的朋友送了他一盆菊花时,他用数日时间创作出了山水画《答菊图》作为回赠。”画幅恢宏大气,山林环绕,屋舍俨然。右上角自题:“甲辰九月,含素以佳菊见赠,写此奉答,王时敏”。

△《答菊图》

值得一提的是,王时敏的画中展现出的平和之气,包含了儒家美学思想。万新华称,这与王时敏所持的政治立场是分不开的,清初推崇程朱理学,在艺术领域表现为儒家美学思想的兴起,而王时敏在不断地‘仿古’‘摹古’中逐渐体现了的儒家精神与美学思想,由他带领的“四王”画派也受到清廷统治者的青睐并逐步占据正统地位。

吃水不忘挖井人,现代山水画里满是生活气息

身穿不同颜色衣物的人群三三两两地站在井边,面向写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牌子,似乎在讨论些什么。这幅色彩鲜艳的画作与展厅里其余的画作产生了鲜明的对比,它是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唯一一幅丰子恺的漫画《饮水思源》,以漫笔写意而画,朴素生动,寥寥几笔,勾画出一个疏朗的新意境,充满生活气息。

△丰子恺《饮水思源》

策展人万新华称,将丰子恺的作品《饮水思源》作为“万水千山”展览的结尾,一方面是与展览的源起《江山如此多娇》相呼应,另一方面还考虑到在历史序列当中山水画取得的进步,同时向当代的画家提出了传统文化与当下社会建设的问题。

实习生 李洪泷 现代快报+记者 胡玉梅 丁梦莎/文 施向辉/摄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