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十二地市 > 徐州 > 民生 > 正文
盾构技术能手张守南:百炼成钢,从“工”到“匠”

1114日,在江苏徐州泰山路地铁站施工现场,吊臂高举,钻机轰鸣,工人们往来穿梭。在这里,张守南正和项目方商讨盾构机的掘进方案。


张守南,现任徐州地铁4号线一期总包部副指挥长,他曾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盾构机司机,驾驶“钢铁巨龙”在地下累计潜行30公里,为城市构建新的交通动脉;他还是“张守南盾构创新工作室”的领衔人,这是中国铁建昆仑投资集团在城市轨道交通板块成立的首个盾构创新工作室。


从“工”到“匠”,辛勤耕耘结硕果,张守南逐渐成为广为人知的盾构技术能手,被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授予“火车头奖章”,并荣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成都市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还作为火炬手参加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盾构人生:与“大国重器”结缘17年


常年在项目一线工作,张守南的面庞上镌刻着一天天风吹日晒的印记。他平时话不多,但说起施工作业的点点滴滴,总有着讲不完的故事。


“回想起刚工作那会,我的工作,便是驾驶着盾构机按照既定路线实现长距离精准掘进。”张守南清晰地记得,成都地铁1号线首台盾构机顺利始发,正式开启了他的“盾构人生”。



望着眼前这个长度100多米、重量几百吨,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的庞然大物,张守南既兴奋又紧张。隧道幽深,机器轰鸣,为了赶工期,在盾构机的主机室里,张守南一待就是30多个小时,和同事们一起维持着机器运转。


盾构机,被称为“世界工程机械之王”,穿山过河挖掘隧道。盾构机之“盾”,是在一段钢筒的保护下,完成隧道掘进与排渣,而“构”则是指在掘进、排渣的同时,用预制混凝土管片,构建起隧道的坚实壁面。


刀片旋转,盾机掘进,看似波澜不惊,背后实则困难重重。掘进过程中,地上风险源密集,地下空间环境复杂,反观盾构机自身,盾体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与隧道中心轴偏差不能超过5厘米,这种精细度对司机来说无疑是个极大的挑战。


从成都地铁1号线建设开始,张守南先后参与成都11条地铁线路建设。“我指导和直接挖掘的隧道长度,已经超过150公里。他说,到今天,自己和盾构机已经结缘17年。“隧道、盾构机,就像老朋友一样,一直陪伴在我身边。”


不负韶华:大地深处勇往直前


徐州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由中国铁建昆仑投资集团总承包,张守南担任总包部副指挥长,统筹管理29台盾构机的安全、质量以及人员配置等方面的工作。


据了解,4号线一期工程起自珠江路与大学路交叉路口的桥上村站,向北沿大学路、三环南路经翟山片区,规划中央活力区道路、汉源大道、长安大道、蟠桃山路敷设,终点位于驮蓝山路站,全长26.2公里,共设19座地下站。



“这19个区间地质复杂,其中11个区间80%都是岩层,并含有溶洞,施工难度相当大。”张守南说,在总包部“价值创造”的精神指引下,目前各工区正在全力以赴推进工程进度。


在徐州建设4号线一期工程的盾构机,被统一命名“昆彭号”。今年5月份,首台“昆彭号”盾构机始发,以平均每天3.6米左右的掘进速度,已完成既定线路的精准洞通。


作为一名专业性、复合型施工管理人才,张守南是中国铁建昆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先进职工的杰出代表。不管是在成都还是在徐州,他始终表里如一,坚固耐压,“就像一颗螺丝钉,拧到哪儿都不会松扣。”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长年累月与盾构机打交道,还能保持热情、恪尽职守。我觉得,不管工作还是生活,最可贵的财富就是热爱,因为热爱,会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长久的乐趣和动力。”

通讯员 周晓松 石青青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