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十二地市 > 盐城 > 文旅 > 正文
盐运文化研究中心落户东台西溪

十月的西溪,风光旖旎,美不胜收。10月21日,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盐城分院成立两周年之际,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论坛活动在东台西溪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运河学专家和研究者共襄盛会。


图片


开幕式上,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副院长陈爱蓓,盐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盐城分院副院长徐曼,盐城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于建江,东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汉有分别为活动致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盐城分院盐运文化研究中心现场揭牌。


图片


当天,来自上海、吉林、湖北等外省市的运河学专家,江苏大运河研究分院的代表,盐城本地的运河学研究者等近50人参加论坛。经过专家集体评议,共选出论文35篇,涵盖了运河历史、运河生态、运河经济、运河建筑、运河文旅、运河发展战略规划等多个论题。


图片


图片


大会通过主旨报告、专题报告等形式研讨交流,成果丰硕,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纵深推进贡献了智慧力量,也为盐城经济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相关嘉宾从《依法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江苏实践》到《试论隋唐大运河水运体系中的扬州枢纽》等方面,分享了大运河历史文脉的构成,依法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新成绩、新期待以及新建议。


图片


图片


分享与交流是本次论坛的主旨。当天下午,分论坛讨论正式开始。本次讨论分为两个板块,部分嘉宾移步晏溪书院讨论“大运河文旅融合与活化利用”;部分嘉宾移步创客中心,进行“大运河历史与文学”的分享与讨论。


图片


图片


大会主题报告视野宏阔、高屋建瓴,专题报告选题具有前瞻性与实效性,令人耳目一新。综合来看,本次论坛呈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的特征:第一专家们基于多学科、多维度、多视角深入挖掘大运河历史文化,极大拓展了大运河文化研究的认知广度与深度;第二,研讨中既有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本身的高度理论反思与追求,又能理论联系实际,为大运河文化遗址的活化利用提供了可操作方案;第三,主动策应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大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同频共振、同向聚合,以此赋能大运河文化带高质量建设。


图片


“两淮盐,天下咸。”晏溪河畔,盐工号子声响起,《范仲淹》情境大戏正在上映,嘉宾及游客驻足观看。演出再现了范仲淹在西溪担任盐仓监时,修筑捍海堤,重振盐业,造福百姓的情形。互动式表演,让大家跟着演员穿越时空,身临其境体验范公的传奇故事。


图片


图片


东台西溪因盐而兴,是两淮海盐文化的起源地,悠久的海盐文化延续了西溪的历史文脉。环绕西溪的串场河印记着苏北最早“煮海为盐”的历史,也是大运河繁荣的重要支撑,串场河受京杭大运河影响,并与之共同铸就江淮海盐辉煌历史。


图片


大运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是促进中国南北方经济互补、文化交融的纽带,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演进影响深远。整个论坛节奏紧凑、内容丰富、见解深刻,成就了一场智慧交锋、思想碰撞的学术盛宴,极大地拓展了大运河文化研究的研究广度与深度,为大运河文化遗址的活化利用提供了可操作方案,赋能大运河文化带高质量建设。(西溪景区供图)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