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地处江淮交汇,水资源丰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对扬州而言既是一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跨越发展之路,更是一条改革创新之路。生态有价,这个“价”该怎么衡量、如何变现?近年来,扬州水利部门致力于创新构建水生态产品质量标准、价值核算、市场交易、生态信用体系,对“水”的探索实践可谓别具一格。
思路一变,“水权”也能贷款
喝上放心、优质的饮用水与每个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近日,三江营生态湿地公园附近的亨达(扬州)水务有限公司泵房里,井筒式轴流提升泵、板框式压滤机等新设备飞速运转,清脆的鸟鸣盖过机器声,厂区内格外宁静,宛若闹市中的城市绿洲。
“这几套新设备都是用‘水权贷’资金买的,用于对自来水进行深度处理。”亨达公司总经理吕广如说,公司目前供水面积达250平方公里,覆盖江都区大桥、浦头、吴桥三个镇和工业园区,为超过30万人口提供饮用水保障。
“如果没有‘水权贷’,公司这三年也不可能有底气技改投入超过7000万元,让‘合格水’升格为‘饮用水’,供水能力也大幅提升。”吕广如告诉记者,公司自2022年开始利用取水权为信用质押,已从银行获得两笔贷款,目前第三笔“水权贷”正在申报中。
“水权贷”是以企业信用为前提,以生态产品价值(即企业所拥有的取水权或水资源使用权)为质押,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一种创新绿色金融产品。这是扬州探索“信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路径。亨达公司成功获得“水权贷”资金也不是个例。市水利局水资源管理处提供的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全市已发放“水权贷”20笔,总金额1.673亿元,惠及企业11家。
通过“水权贷”这一创新型绿色金融产品,可有效化解水权特许经营企业的融资难题。市水利局水资源管理处处长王洁表示,这种模式将“沉睡”的水资源转化为金融“活水”,丰富了企业融资渠道,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专业建议,企业转变“航向”
“我们这个水,采自地下一千多米深处,可是很值钱呢!”在江都区小纪镇纪东村一处地下水开采井口边,扬州沣泉饮用水有限公司行政主管徐本松告诉记者,取得地下水开采权的原公司计划开发温泉沐浴休闲项目,结果被一个专业建议改变了企业发展方向。
当时钻井开采到地下岩层1018.51米深,采出来的水温度在40℃左右,经权威部门鉴定,水中富含锶、锂、偏硅酸和其它矿物质。“这么好的水,搞沐浴休闲项目不划算,应该进行深度商品化开发,让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最大化。”江都区水务局水政水资源管理科科长汤华介绍,一般天然矿泉水或偏硅酸达标、或锂达标,而在对纪东村的这处天然矿泉原水的检测中,锶、锂、偏硅酸三项指标同时达标,这在行业内较为罕见。
投资方接受“专业建议”,遂成立扬州沣泉饮用水有限公司,开发“烟花三月”矿泉水系列产品,水利部门核发了取水许可证,允许按每开采一吨缴纳水资源税10元进行商业开采,每年8.5万立方米。
在扬州,“水权”不仅可以质押融资,也可以直接上市交易。2022年,扬州华航特钢有限公司通过中国水权交易所平台完成了全市首例区域内地下水权交易。2023年7月,快乐木业通过新上线的水权价值评估系统,向开发区长荣化工售卖17万立方米地下水使用权,成为扬州市跨区域水权交易的典型案例。
2022年以来,全市已完成15笔、总计34.85万立方米的地下水水权交易;今年全市完成9例水权交易,交易水量11.95万立方米,相当于广陵区全年地下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水权交易机制的实践,成功解决了企业用水的实际困难,同时提高了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水平。
找准方法,为生态产品“定价”
生态产品交易,是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有效路径。但长期以来,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存在核算难、抵押难、变现难等问题,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标准,就是为想要上市交易的生态产品“定价”。
“水是生产之要。要让流动的水变成实实在在的GDP!”市水利部门立足本区域水资源刚性约束与管理情况,紧密结合水资源管理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水资源的作用,不断挖掘与培育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有效模式,协同推进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探索实践。
扬州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城市,保障“一江清水北送”是使命也是责任。今年初,扬州联合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南京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专家,以南水北调工程为切入点,通过测算林木产品、土壤保持、涵养水源、水质净化、生态文化等多方面价值指标,制定出台全国首个跨区域调水系统生态产品价值(VEP)核算地方标准,规范跨区域调水系统涉及的12类生态产品的实物量和价值量核算方法、计算公式和部分参数,评估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的生态产品价值。
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江都段为例,根据标准提出的计算方法,得出2022年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江都段带来的水质保障价值约为4.94亿元。计算结果将用于跨区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等领域。
生态产品价值评估“变现”找到了方法,政府职能部门联合金融机构,围绕企业排污权、取水权等创新抵押模式,用“水权”换“金融活水”。截至目前,累计为快乐木业、华伦化工、牧原农牧等7家取水企业发放1.09亿元贷款,为企业节水节能和绿色低碳发展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