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云街道:移风易俗树新风 绿色清明润乡情

当传统祭祀遇上现代文明,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云街道金苏村,一场以“我们的节日·清明”为支点的移风易俗实践,正悄然改变着这片土地的文明图景。通过“烟火涅槃”的生态革命、“云端祭祀”的数字转型、“生命对话”的文化重构,将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移风易俗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既守“根脉”又树“新风”的特色实践之路,让清明祭扫从“烟火味”转向“文化味”。

双线并进破旧俗,文明理念入人心。

为破解清明祭扫与森林防火的矛盾,金苏村坚持“宣教先行、防控并重”。村“两委”成立“新风宣传队”,通过线下喇叭循环播报、线上村民联络群正向倡导,在村口、祠堂等场所悬挂防火标语,制作警示教育展板,发放《文明祭祀告知书》等方式,让“上山不烧纸、祭扫不留火”成为行动自觉。同时,村里开设“孝道讲堂”,邀请乡贤讲述“厚养薄葬”的家风故事,让有威望和发言权的人成为移风易俗“带头人”。

村民金大爷坦言:“生前一碗水,胜过坟前万堆灰,生前多陪伴才是真孝顺!”今年清明期间,山林间只闻鸟鸣啁啾,不见烟火缭绕。

云端祭扫寄哀思,网络安全育新苗。

移风易俗是一个观念改变的漫长过程。中云中心小学将传统文化基因注入数字时代血脉,开展“强国复兴有我·清明网上祭扫”活动。学生通过国家公祭网、中华英烈网等平台,以献电子花篮、书写追思信等方式缅怀先烈。同步举行的网络安全班会上,教师通过“虚拟祭扫防诈骗”讲座,教会学生识别网络陷阱、保护个人信息,让青少年儿童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传统祭扫文明的过程中,提升数字素养,筑牢信息安全防线。活动结束后,学生们化身“家庭宣传员”,通过“小手拉大手”的传播模式,带动家长实现文明祭祀,形成“线上追思+线下踏青”的新风尚。

光影书香润青春,文脉传承启新思。

金苏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的“生命教育矩阵”,正重塑着乡村精神图谱。通过组织观看《寻梦环游记》《人生大事》等聚焦生死观、孝道文化的影视作品,开展“生命教育主题读书会”,共读《乡土中国》《清明的哲学》等书籍,探讨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的融合之道。“电影里说‘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这让我重新思考祭祀的意义。”95后村民在读书会上分享感悟。青年志愿者还走进居民家中,了解祭祀习俗以及他们对死亡的认识,通过闲谈交流,促进新老观念的碰撞,让文明新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们不是在颠覆传统,而是寻找更有生命力的表达方式。”志愿者李先生道出了这场文明嬗变的深层逻辑。

移风易俗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更是涵养文明乡风、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必由之路。从烟火缭绕到花香馥郁,从纸灰飞扬到数字流光,中云街道的移风易俗实践折射出传统村落现代化转型的多元路径。当清明不再只是祭祀的时节,而成为文明传承的载体、生态觉醒的契机、代际对话的桥梁,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正在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注脚。

通讯员 柏凯玲 刘爱林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