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常州滨开区:红链聚能驱动碳纤维产业聚势跃升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滨宣 查倩 记者 陈云龙)“以赤子之心投身‘国之大者’,以改革探索赋能‘国之英才’,以矢志创新锻造‘国之重器’。我们的碳纤维,早已铸进大国重器的脊梁!”“红链聚能 ‘碳’索未来”产业链党建推进会上,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党支部齐肖博士的宣言激起全场掌声。作为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常州滨开区坚持党建聚“链”、产业向“新”,在“碳链先为”的开拓之路上,取得了碳纤维产业产值占全省1/3的成绩,区域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集群更是在2024年成功入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组织领先,链动产业发展“聚合力”

近年来,滨开区构建“1+X+Y”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组织体系,形成“产业链党委抓统筹、头部企业抓带动、关联企业抓推进”的工作格局。制定2025年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党建10项重点任务计划,同步排定党建类、对接交流类、人才服务类、惠企服务类等10项共建强链工作计划,以“一盘棋”书写“一张考卷”的统筹力度和推进决心。升级拓展人才公寓党群直通站、长三角碳材料科技展厅、集萃研究院产业展厅、市先进碳材料产业链党群服务中心和碳纤维产业园职工活动中心“一站两厅两中心”主阵地功能,为链上企业积极提供政策咨询、业务指导、人才培养、文化交流、宣介科普等多元服务。授旗一批“党员科研攻关小组”,推动党员带头突破关键技术,提升产业链创新效能。

服务争先,链通产业集群“生态圈。积极发挥党建指导员、产业网格员、益企帮帮团三支队伍作用,为链上企业提供全周期、全方位、全流程服务。按照产业分布设置8个产业网格,构建党建、经济、社会治理等“多网融合”的网格体系,以企业需求、部门资源、行动项目“三张清单”为抓手,联合市区相关职能部门常态化入企调研,开展问需、问难、问计“登门三问”,累计解决问题百余个。迭代打造上下贯通、部门联动、合力攻坚的“招推服一体化”工作机制,真正为企业解决一批问题、满足一批诉求、推动一批发展。以“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模式构建多层次创新创业载体,打造吸引优质项目的园区环境,为创新创业营造优越发展条件。升级人才公寓配套服务,提升服务品质,强化留才保障,为人才提供多样化、定制化生活服务和优惠政策。

资源抢先,链接要素配置“快车道”,出台《先进碳材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规划》(2021—2025年)等政策文件,系统性布局碳纤维全产业链生态。成立校企共建创新实践站,推动高校、企业、科研机构进一步深度融合产学研协作,为碳材料产业链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市、区、滨开区三级联动,聚焦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建立党建领航机制、协同创新机制、发展共享机制、定向引培机制、融资赋能机制“五项机制”,进一步激发科创平台链接赋能作用,助力全产业链技术向前突破、资源向内集聚、市场向外拓展。与致公党新北区基层委启动“致力高新 才聚滨江”人才合作项目,致力于引进省“双创计划”人才、“龙城英才计划”领军型创业企业等,共同为产业链引才育才搭平台、链资源。成立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常州分中心碳纤维产业工作站,成功搭建上下游产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纠纷协调、技术合作及信息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

作用率先,链起产业发展“强磁场”,立足推进“两个创新”融合,发布“龙城科技创新先锋汇”年度重点项目,以“党建引领、平台筑基、攻关突破、开放协同”为核心,建强重大创新平台,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积极推动一批创新平台争创国家级、省级平台,以更好融入国家、省创新布局。举办“产业发展大家谈”,属地政府、科创平台、企业、投资机构代表围绕“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深入探讨,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打开了全新视角。持续拓展“先为”领衔品牌外延,深化挖掘中简科技“双融双创”、新创碳谷“新创号”等子品牌内涵,凝练推广“五Xin工作法”关于党员人才“双培双带”的优秀经验做法,以点带面激发全链党建活力、增创企业发展优势。持续挖掘、选树、宣传“行业先锋”“红色标杆”“科研尖兵”“一线工匠”等产业链领域先进模范,选聘8名“红链宣讲员”,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宣讲,为产业发展汇聚信心、传递能量。

未来,滨开区将持续以党建强引领发展强,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书写碳纤维产业链发展新篇章!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