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张军 许卫国 记者 葛小林)烙画又叫“火针刺绣”,指在竹、木、布、绢等材质上用烙铁烫制绘画,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一项凝聚着传统民间文化和工艺美感的艺术形式。2016年常州烙画被认定为江苏省级非遗项目。围绕“教我如何不想她”这一主题,近日,常州一批烙画精品在常州美术馆展出,展现常州深厚的文化历史及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
据本次展览的策展人、烙画艺术家余思贞介绍,常州烙画与常州梳篦制作的烙花、烫花工艺有关,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因为梳篦在常州的生产发展,在梳篦上制作烙画装饰也渐渐流行起来。黑、棕、茶、黄、白五色为主要色调,线条粗细不一、简洁明快。因受到国画的影响较大,不管是笔法还是用色,都带有一种淡雅轻染的国画美。2010年烙画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底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次精品展的作品围绕“教我如何不想她”这一主题,共展出130余幅作品,展现常州深厚的文化历史及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其中不乏汪鹤鸣、杨雪芳、朱俊、张国良等常州烙画艺术家的精品力作。
汪鹤鸣出生于常州梳篦世家。他的曾祖父创立了常州汪义大篦箕木梳店,父亲继承祖业。21岁时,汪鹤鸣首次拿起电烙笔,自此便与常州烙画结下不解之缘。多年来,从事教育工作的汪鹤鸣一直利用业余时间烙画。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无论是人物、山水、花鸟画都具有细腻生动、古朴典雅的特点。2020年,汪鹤鸣成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常州烙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为了让常州烙画技艺得以薪火相传,他组建了常州中国烙画研究会,由最初的20个会员,发展成一支老中青结合专兼结合的近200人的骨干队伍,烙画社团也遍布常州市中小学。
兴趣使然,2017年,余思贞与常州烙画传承人张国良相识,在看过烙画作品、“上手”练过其技法后,余思贞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种针尖上的艺术。他师从张国良,从基础开始,一丝不苟认真学习。渐渐地,他的作品在省、市有关展览中获奖,如《喜鹊登梅》2022年3月11日荣获“火笔神韵——2022年常州烙画艺术作品展”成人组金奖,《松云峰秀》2023年5月荣获“非遗造物局”成果展金奖,《运塘清暑》荣获2022年12月第十三届“艺博杯”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铜奖,竹烙作品《祥龙》已进入金坛盐湖城汪鹤鸣师徒展览。
展览现场,73岁的万钧荣老人报送的烙画《常乐之州》《八仙葫芦》受到了参观者的关注,不少人纷纷拍照打卡。万钧荣从小喜欢画画和手工制作。上世纪80年代,他尝试用电烙铁制作烙画作品,成为一名手作人。2022年,万钧荣经范遥青先生的介绍,认识了张国良。在张国良的指点下,万钧荣的烙画技艺更进一步,他设计并制作的烙画《江南水镇》《秋山访友图》分别获2023第十四届“艺博杯”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金奖、铜奖。
本次展览上还有不少师生的烙画作品,充分展现了常州烙画传承保护的成果。烙画爱好者常州大学艺术学院学生刘雯慧说:“相比其他绘画形式,烙画更考验造型能力和光影能力。这次展览让我大饱眼福。”
据悉,此次烙画精品展将持续到1月15日,届时还将选拔出具有高艺术价值和技术水平的作品,在2025年底进京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