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来源:现代快报全媒体
- 编辑:任红娟
- 时间:2025-10-13 09:49:21
10月12日晚,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河海大学举行。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委书记徐勃、武警贵州总队某支队战士马东昇,带着榕江从洪灾中崛起的故事,共同讲述《挺起中国脊梁》。
提及榕江,人们总会想到火爆全国的“村超”。徐勃说,这个国庆假期,榕江县旅游综合收入超6.5亿元,以球为媒、以球育人、以球兴业的发展路径,让这座小城收获了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
但在四个月前的6月,洪灾给“村超”按下了暂停键。当时持续强降雨突袭榕江,三分之二的县城被淹。危急时刻,榕江各村自发组建的扫把队、三轮车队昼夜清淤,全国200多支救援队赶来,9000万元爱心捐款、7000多项救援物资星夜驰援。7小时打通主干道,7天恢复水电,12天完成全城清淤会战,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重建战,在万众一心的呐喊中打赢了。
一个月后,榕江重启了“村超”。“村超”重启的底气在哪?马东昇讲述了救灾现场的一个瞬间:“当时我们面对的是一段25米长、近45度的陡坡,大型装备进不去,只能靠人。一铲一铲地挖,一趟一趟地拉。脚下是打滑的淤泥,头顶是烈日炙烤。我们弓着身子,几乎贴在地上,才能压住小推车的重量,一步一步往上冲。”有网友说这是“中国脊梁”,马东昇说,“这脊梁,属于抗洪救灾一线的每一名战友,属于所有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中国人。”
而这份底气,也化作温暖的双向奔赴。当救援任务完成那天,榕江乡亲们身着民族盛装,排成长队用嘹亮的山歌欢送子弟兵。有人递上热乎乎的鸡蛋,有姑娘捧着奶奶亲手绣的绣花鞋垫,还有老乡拎来自家种的南瓜……一句“你们永远是榕江的亲人”,让军民情深在歌声与笑声里流淌。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李楠 徐红艳 裴诗语 卢河燕/文 顾闻 马晶晶 顾炜 刘畅/摄 徐洋/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