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坚决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发布会在南京举行。会上,江苏省发展改革委主任沈剑荣介绍,今年以来,江苏经济顶压前行、高开稳走,较好完成“双过半”的目标任务。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江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万亿元,同比增长5.7%,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经济增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实现外贸进出口2.81万亿元,同比增长5.2%,规模创同期历史新高;其中出口增长9.4%,超出预期;实际使用外资115.4亿美元,规模继续保持全国之首。
内外兼修,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
为了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江苏主动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沈剑荣表示,江苏建立全省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部门联席会议机制,以清单化、项目化推进。推动市场基础设施高效联通,促进物流降本增效,全社会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低于全国1.2个百分点,南京陆港型、南通港口型物流枢纽入选2025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深化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价格改革,推出取消省内101座船闸收费、免收高速公路车辆救援服务费等一系列惠企利民政策。
统筹抓好供需两侧协同发力,江苏推进“两重”建设上,2025年国债项目拉动投资超过5300亿元,500个省重大项目已经完成投资4232亿元。大力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积极争取设备更新领域国债支持项目,带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设备更新投资约640亿元,助推今年上半年全省工业投资增长3.4%。扩围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相关领域消费品销售额超1700亿元。江苏还充分发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引导和撬动作用,设立共三批41只、规模1069亿元的产业专项基金设立运行,以耐心资本助力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今年以来,江苏开展了新一轮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累计办理1650万件;多层次、立体式打造社会信用制度体系,政府机构失信被执行人主体保持“清零”。这些举措持续营造了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有效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上半年全省民营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
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倍差进一步收窄,上半年江苏城乡居民收入比是1.9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44。落实重大民生政策统筹协调机制,今年优化整合推出12类45件民生实事,上半年实施进度达62%。与此同时,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江苏海洋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海工装备占全国比重超过1/4。
作为开放大省,江苏深入实施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要求,制造业外资、高技术产业外资占全省比重都超过1/3,世界500强上榜企业中已有超过400家投资江苏。高质量推动“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上半年江苏中欧(亚)班列开行1217列,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39万亿元,同比增长9.5%,占比提升至49.5%。
多措并举,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江苏是民营经济大省,2024年全省民营经济经营主体达到1400万户,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4%。近年来,江苏通过优环境、促投资、强保障等举措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去年3月,江苏设立了民营经济发展局,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专门机构,统筹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工作。聚焦民营企业所需,制定实施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二十条等政策措施。同时建立了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和民营企业诉求闭环管理机制,企业有诉必有回应。同时,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宣传贯彻,加快《江苏省民营经济促进条例》立法进程。
同时,鼓励民间资本更多进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今年1—7月,水电气热生产供应业领域民间投资在去年同期增长84.9%的高基数上,增速仍达到36.8%。还建立了常态化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机制,依托江苏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今年以来已推介项目370多个,总投资超过2400亿元,为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提供投资机会。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入围第四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项目清单的民营企业占比超过70%。
为了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去年开始,江苏省发展改革委每年设立200个省民间投资重点产业项目,加大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组成省市县三级的项目协调机制,对项目实行“全周期”“全方位”服务,直达项目现场协调推进困难问题。截至7月底,今年入库的200个省民间重点投资项目已完成投资428亿元,完成率62.3%,超序时进度4个百分点。另外,积极推动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到目前累计走访400余万户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超过2万亿元。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杨晓冬 王益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