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裴诗语/文 施向辉/摄)明艳的黄色、清冽的白色、柔媚的粉色、炽烈的红色、梦幻的粉蓝渐变……又是一年石蒜花开时。8月15日,恰逢2025年全国生态日,由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园艺和科普教育中心联合石蒜科研团队打造的石蒜主题展在南京中山植物园北园综合楼一楼启幕,展览将持续至8月24日。
走进展厅,眼前的景象像是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逸仙春桃、逸仙霓裳、金陵甜橙、钟山紫绒……各色石蒜展现在眼前。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观赏植物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忠表示,石蒜有着“金灯”的雅称,千年来始终是文人墨客的“心头好”。
南朝江淹在《金灯草赋》中以“出万枝而更明,冠众葩而不群”,尽显其孤高姿态与火焰般的生命力;唐代薛涛《金灯花》里“阑边不见蘘蘘叶,砌下惟翻艳艳丛”,精准刻画其花叶不相见的独特性状;宋代晏殊则用“兰香爇处光犹浅,银烛烧时焰不馨”,将石蒜与兰香、银烛对比,凸显其明艳与清香的双重特质。这份风雅延续至今——石蒜花型独特、花色丰富、花期悠长,不仅是大众眼中的“观赏宠儿”,更是承载东亚植物文化的重要符号。
作为东亚特有属植物,石蒜属大多为中国特有种,我国共分布24个种,覆盖华东、华南、华中、西南等16个省区,其中江苏分布种类最多,约13种。
“石蒜的价值,远不止于外表的惊艳。”王忠介绍,它富含石蒜碱、加兰他敏等药用成分,现代医学中,加兰他敏已成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用药,传统应用上也有祛痰、催吐、利尿、消痈肿等功效;同时,其耐阴、耐贫瘠的特性,让它成为发展林下经济、修复林下生态的理想物种。
展览现场,还设置插花文化展,将传统花艺与千年诗文碰撞,一步一景皆是历史与自然的对话,随手一拍便是浸润文化气息的大片;品种科普展通过图文科普搭配实物亮相,近距离展示500余份种质资源中的代表性种类及40余个新品种,解锁石蒜的“多样面孔”;互动体验区设置互动答题与盖章环节,答对即可兑换石蒜花球、花枝或文创产品,让公众把浪漫与知识带回家。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此次石蒜主题展是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结合全国科普月“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夯实科技强国基础”主题的重要活动。展览期间,还将推出石蒜主题科普讲座,由科研人员主讲石蒜“前世今生”,同时配套插花体验活动,后续更有科普月开放日、科研成果展等持续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