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顶遮阳帽、一台望远镜、斜挎一台长焦相机,这是属于袁屏观鸟时的“核心出装”。“我已经记不清具体观察了多少次鸟类了,”袁屏是江苏科普作家协会的会员,对于她来说,观鸟已经成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是因为爱鸟,所以才想观鸟,才能够坚持近20年。
凭借着日积月累的观鸟经验,今年7月,由袁屏主笔,江苏凤凰电子音像出版社打造的《勺嘴鹬和它的朋友们》系列科普绘本在江苏书展正式发布。现代快报记者也借此机会,邀请她作为“丹顶鹤守护者”栏目的嘉宾接受专访,走近她与鸟同行的十九年。
袁屏
偶然的相遇
2006年,袁屏在网上偶然发现一则观鸟活动通知。“当时纯粹是好奇,随手拿了个业余望远镜就去了七里河湿地。”回忆起第一次观鸟经历,她眼里仍会泛起光彩。那天,望远镜里突然出现的凤头麦鸡让她震撼——“原来动物世界里面的动物,就在我们身边”。
此后每个周末,南京周边的湿地、山林间总能看到她的身影。而随着观鸟时间的增长,她已经不满足于周边。中国有记录的鸟种有1000多种,她想都看一遍。袁屏回忆道,那时候全国的观鸟氛围很好,鸟友们会互相邀请,“借着观鸟的机会,我们几乎走遍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观鸟到拍鸟
“我其实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拍鸟。”
在那个年代,拍鸟的人很少,大家都是以望远镜观鸟为主。加上当时没什么便利的交通工具,观鸟全靠步行,也不适合扛着很重的机器。所以起初,陪伴袁屏的设备,就是家里的望远镜。
有一次,一位朋友问她,有没有观察鸟的颜色,她却看不出来,这时她才意识到,自己的设备需要更换了。她逐渐购入了一些高质量的望远镜,最贵的要5000多元,在那个年代,是相当高昂的价格。
但袁屏说,“那时别的女人都想买一两万的钻戒,这么看我的望远镜性价比还是很高的。而且我用望远镜能看到那么多鸟,比戴一个戒指快乐得多!”
真正开始接触拍鸟是在2009年。
朋友们说新疆地域辽阔,单纯观鸟易觉枯燥,且当地鸟类可以近距离观测到,极易拍摄。于是她购置了相机开始尝试记录。
袁屏渐渐体会到相机的妙处。在外地观鸟遇到陌生鸟种时,望远镜里瞥一眼根本记不全特征,但拍下来可以回去比对图鉴。袁屏感受到,相机其实就是观鸟人的“第二双眼睛”。
2025年5月,在江苏连云港观鸟
忘却了辛苦
在交通设施不发达的年代,观鸟者的旅途从不轻松。18年前福建闽江河口湿地的一次经历让袁屏记忆犹新。
当年中华凤头燕鸥全球仅存50只,为了观察这种濒危鸟类,她和同伴在当地观鸟协会的帮助下,退潮时徒步穿越海沟,浑身泥泞地登上鸟儿所在的小岛,终于看到了五六只中华凤头燕鸥。但一行人又觉得远道而来,只看一眼不够过瘾,于是临时决定过夜,第二天继续观察。由于没有露营装备,他们用雨衣垫在沙滩上过夜,岛上一位放鸭子的老爷爷还帮他们点了蚊香。“那一夜虽然是露天睡的,但是大家都睡得很香。”
袁屏说,现在观鸟确实方便了许多,大家不用像以前要历经千辛万苦行军似地走过去,但也少了几分激动。
“我至今记得第一次近距离观察丹顶鹤的场景。”袁屏说,那时的冬天非常冷,为了这次观鸟一行人做了好多功课。那会儿哪有私家车,一行人挤着大巴颠簸到保护区,但观鸟的幸福感很快抚平了路途的疲惫。
2024年5月,在四川巴郎山观鸟
湿地里的碱蓬草红得像火,互花米草像一片金浪,丹顶鹤就站在这片红与金的交界处,美极了。“我们运气很好,一下就撞见几十只鹤聚集在一起。”
袁屏回忆,它们大多时候就静静地站着,偶尔伸颈啄食,最难忘的是忽然响起的鹤鸣——那声音直愣愣穿进耳朵里,像从云端落下来,跟别的鸟雀叽叽喳喳完全不同,“后来我总想起‘空灵’这两个字,再没别的词比它更贴切。”
19年来,她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大保护区,记录了1100多种鸟类。一本被翻旧的图鉴上密密麻麻标注着观察时间和地点,见证着她的执着与热爱。
从观察到守护
随着城市的发展,袁平开始注意到生态环境的变化。曾经带给她观鸟启蒙的七里河湿地逐渐消失,震旦鸦雀等物种在南京难觅踪迹。
她开始通过写作传播保护理念,参与编写了《岩羊在等狼回来》《苇荡啁啾》《鸟语四季》等科普书籍。
《勺嘴鹬和它的朋友们》系列绘本
其最新创作的《勺嘴鹬和它的朋友们》系列绘本,是以勺嘴鹬“小勺子”的视角展开:在《走,跟着候鸟去旅行》中,读者将跟着“小勺子”踏上迁徙旅程;《看,小勺子的观鸟笔记》则细腻呈现黄海湿地二十种常见候鸟。绘本还配有袁屏的音频课程,为孩子提供认识候鸟、探索湿地的“第一架望远镜”。
“号召大众参与环境保护,说到底是一种情感。越是了解、熟悉那些鸟儿,就越容易产生喜爱的情感和保护的意识。我希望通过书籍,让更多的人爱上观鸟,走进大自然,看到大自然的美好,从而发自内心想要保护他们。”
这是属于她的坚持。
2014年11月,在新疆观鸟
开启你的观鸟之旅
对新手而言,观鸟不必执着于远方。
袁屏说,先把目光放回小区。她曾在市区里的小区记录到20多种鸟,后来搬到浦口山脚下的小区后,更是观察到80多种,“只要你留意,身边就有能够让你观察的鸟类”。
若想走得远些,南京的老山、紫金山、玄武湖都是绝佳去处。冬天花一小时到石臼湖,就能与天鹅、雁群相遇。
常出差的人更可利用间隙,在陌生城市邂逅平常在南京看不到的鸟,性价比极高。
而放眼全国,云南可谓是观鸟人的“圣地”,德宏州、西双版纳等地藏着上千种鸟类,值得多次探访。
“如果一个地方没有鸟可以观察,我是不愿意去旅游的,因为没有鸟的风景对我来说是寡淡无味的。”袁屏笑着说。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龙秋利/文 刘畅/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