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重返西域群星闪耀时,《空城纪》六卷本在江苏书展发布

7月5日下午,中国好书《空城纪》六卷本新书发布会在江苏书展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空城纪》作者邱华栋,与苏州大学讲席教授、作家王尧,围绕“从尼雅到楼兰,复活西域千年故城的汉唐风华”的主题对这套作品展开分享。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章朝阳为活动致辞,凤凰传媒副总编辑袁楠、译林出版社社长葛庆文等嘉宾出席。译林出版社副总编辑陆志宙主持活动。

《空城纪》是邱华栋三十年构思、耗时六年创作的全新长篇历史小说,全书洋洋四十余万字,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发行。《空城纪》以非虚构与虚构融合的写作技法,选取汉唐西域三十六国中,龟兹、高昌、尼雅、楼兰、于阗、敦煌等六座丝绸之路上代表性的西域故城,分别展开,巧妙编织解忧公主、班超父子、张骞、斯文·赫定等历史人物与当代考古学家、边疆守护者的命运。作品自出版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入选2024年度“中国好书”、亚洲周刊2024年度十大好书等数十种权威榜单。

为使《空城纪》以更轻盈的姿态接近读者,让看似厚重的历史真正走进我们的日常,译林出版社此次特别推出《空城纪》六卷本套装,它区别于精装单行本的统一形态,以《龟兹双阕》《高昌三书》《尼雅四锦》《楼兰五叠》《于阗六部》《敦煌七窟》为名,为每座古城量身定制了独立的卷册。

章朝阳在致辞中介绍:“《空城纪》中每卷聚焦一城,深挖其独特历史截面与文化底蕴;六卷合一,系统还原西域千年史诗般的宏大变迁。分册见深度,合辑显广度。《空城纪》以全新面貌重磅亮相,不仅是精品图书生命力的再度焕新,也彰显凤凰对优质内容的潜心深研,与对重要作家的庄重承诺。”

六座古城,西域传奇的绝佳样本

生于新疆、长于新疆,邱华栋自少年时就对西域这片土地有着深厚感情和极大兴趣。这部书创作的源头,是他少年时在吉木萨尔县唐代北庭都护府遗址的震撼一幕:“夕阳斜下,看着成群的野鸽子腾空而起,看着拉长的身影引来了大戈壁的阵阵小旋风……暮色降临,北风卷地,那些蓬勃生长的红柳丛逐渐幻化成守卫军镇的唐代士兵,发出盛世边陲的呼啸。”那个画面,深深刻在了邱华栋的脑海里,也埋下了《空城纪》最初的种子。

《空城纪》为什么选择龟兹、高昌、尼雅、楼兰、于阗、敦煌等这六座古城,并非偶然。地理上看,六座古城均位于汉唐西域的核心区,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途经点,也是中原与中亚、欧洲文化交流的必经之路:龟兹作为佛教东传的起点,高昌为西域政治中心,敦煌扼守河西走廊咽喉,三者共同构成丝绸之路的“东段三角”;于阗位于新疆和田地区,因盛产美玉而闻名,和田玉至今依然是美玉的代名词……六座古城成为观察中华文明历史演变以及文化互动的一个窗口,为邱华栋从历史和虚构视角,重述西域传说故事提供了绝佳样本。

王尧高度评价《空城纪》:“我认为《空城纪》是经得住我们不停讨论的、可以经典化的一部长篇小说。”在现场,他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去新疆的情景:“大概是2004年夏天,我有机会第一次去新疆,在伊犁河看夕阳西下,那个情景感觉充满苍茫的气象。当时我就想,作为一个在南方、在苏州长大的人,无论如何是写不出这样的辉煌、苍凉和壮阔的。”

故人从遥远的历史中发出声音

《空城纪》中,汉、魏晋、隋唐史书里的记载和眼下的废墟交错起来,演绎成无数场景,六座西域古城在故事中复活,一座座废墟还原成宫殿城池,一个个人物从魏晋汉唐史书,从壁画雕塑中走了下来,他们有了市声人烟,有了冷暖表情,他们的生命也被瞬间照亮。

比如《高昌三书》,以帛书、砖书、毯书三物为信,一只铁鸟贯穿历史和当代,见证汉、唐、宋关于高昌的金戈铁马和烟火人间:《不避死亡》中,西域都护班超之子班勇身陷囹圄,静候死刑,回溯父子两代人与西域血肉相连三通三绝的传奇;《根在中原》,大唐西州名士张怀寂随大将王孝杰征讨吐蕃,收复安西四镇。行军途中,他受托讲述高昌故国往事,战火间隙他在烽燧发现一只神秘的汉代铁鸟,鸣响穿越时空……龟兹乐舞的繁荣、高昌的文书行政、尼雅的丝绸贸易、楼兰的历史变迁、于阗的玉石经济、敦煌的洞窟营造,这些历史事实在《空城纪》中被拆解、重组,通过文学想象重新运转起来。

活动现场,邱华栋特别提到了《龟兹双阕》一章中写到的两位古代江苏女性——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历史上关于这两个江苏女性的记载只有寥寥数语,但是我在这部小说里让这两位女性发出了声音。”细君公主是江都王刘建之女,汉代的江都,差不多就是今天的南京附近,解忧公主则应该是江苏徐州人。在2000年前,这两位江苏的女性不远万里到新疆的乌孙国和亲,细君公主较为娇弱,来到西域很不适应,4年多就去世了;于是解忧公主被派来继续和亲,也许是苏北人性格刚强,她在西域生存了下来,生了好几个孩子。“我有时候去了新疆的库车和阿克苏会开玩笑,我说这个地方有些人还有江苏人的血脉。我真的想向伟大的古代江苏人民和当代江苏人民表达敬意。”

在虚实之间复活西域文明

《空城纪》从酝酿到诞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邱华栋不仅反复踏访那些被风沙半掩的古城遗址,更投入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案头功夫。“多年来,我收集了许多关于西域历史地理、文化宗教、民族生活方面的书籍,得闲了就翻一翻。久而久之,这样的阅读在心里积淀下来,那些千百年时空里的人和事就连缀成了可以穿梭往返的世界,对我发出遥远的召唤。”没有这些笨功夫,笔下那些器物、场景、人物就无法真正“活”起来。

不同于传统历史文学的叙事模式,《空城纪》另辟蹊径地让文物器物成为故事的讲述者。于阗铜钱、佛头雕塑、岩画中的花斑马等文物,在作者笔下挣脱了陈列品的桎梏,以拟人化的视角重现被时光掩埋的历史图景。在他的笔下,一枚于阗的铜钱成为串联故事的重要线索,讲述它在驼铃商队皮囊中的流转;一尊被岁月侵蚀的佛头雕塑,低语它从信仰的巅峰到湮灭的沧桑;甚至岩壁上斑驳的花斑马图案,也能在文字中奋蹄嘶鸣。邱华栋将实证与文学虚构相结合,诠释了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哲思。在他的笔下,六座古城得以穿越时空,与当下展开持续的回响与对话。

王尧谈到,邱华栋在《空城纪》中表现出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都让他印象深刻:“他的语言泥沙俱下,那种才华抑制不住,正好与整个西域的氛围和历史非常匹配。大的方面有宏阔的构架,小的方面有丰富的细节,呈现一种特别有肌理的效果。”

在邱华栋看来,此次新推出的《空城纪》六卷本,就像把原本的一颗大石榴分成了六个子房。“石榴的原产地在伊朗高原的东部,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将这种原本叫‘安石榴’的水果带到长安,它原本象征的是安国与石国之间的交流。就像这次江苏书展,大人带着孩子参加这样的活动,孩子的心中从此就种下了石榴的幼苗,以后有可能结出很多文学的石榴。”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姜斯佳

(出版社供图)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